Workflow
《洞见ESG》9月刊:我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9-29 22:00

监管动态与政策导向 - 生态环境部表示“十四五”期间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4] - 生态环境部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碳市场,稳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并丰富交易品种和主体 [4] - 央行强调强化金融机构碳核算并披露可持续信息的要求,以支持碳市场健康发展 [4] - 央行转型金融试点贷款突破600亿元,并牵头制定生物多样性金融标准在部分地区试用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能源行业智能化规模化落地 [5] - 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输配电价定价办法修订,增加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新要求 [6] 国家气候目标与碳市场进展 - 中国宣布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0%以上 [6] - 到2035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目标为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7] - 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碳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后覆盖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 [5] -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将基本建成 [6] 行业ESG与新能源发展 - 中国酒业ESG评级平台2.0实现全品类覆盖,从最初3大品类扩容至十多种酒类 [7] - 上合组织确定“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助力中企新能源出海提速 [7] - 中办、国办发布文件要求加强碳排放核算与报告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A股已有2523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ESG报告,披露率达46.49% [8] - 证监会指导交易所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与水资源利用披露要求 [9]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约42.4万亿元,绿色债券余额超过2.2万亿元,碳减排支持工具累计引导贷款发放超1.38万亿元 [11] - 服贸会展示氢能、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新方案,零碳园区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 [10] - 环保产业论坛强调科技赋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需强化可再生能源、AI监测等技术创新 [10] - 中国环保产业在核电、光伏、风电等领域技术先进且成本较低,具备“走出去”的优势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