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AI并非导致失业的主要原因,而是加速了传统公司工作制的瓦解 [3][4][6] - 公司工作制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生产力发展,其内在结构性问题才是失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 [7][9] - 未来工作模式将向个人技能与AI工具及分布式协作网络结合的方向转变,个体将从雇佣关系中解放 [21][22][24] 公司工作制的历史与现状 - 公司制诞生于17世纪,初衷是为了集中资本和人力应对远洋贸易等高风险活动,依赖固定船队、仓库和雇员 [9] - 在信息传递靠船、物资运输靠马的时代,集中化是最高效的生产组织方式 [9] - 当前5G、区块链和AI技术使全球协作无延迟,个人产能可抵一个小团队,传统集中化模式显得低效 [9] 公司工作制的结构性缺陷 雇佣制异化 - 雇佣合同将8小时生命打包出售,换取按月支付的报酬,形成"人才奴隶制" [10][11] - AI提升个人产能后,公司未按比例增加工资,反而增加工作量,例如用AI工具将市场报告制作时间从1周缩短至2小时,但员工需承担更多任务 [11] - 公司内部流程(如周报、评审会)占用大量时间,某产品经理80%时间用于行政事务,仅20%用于核心工作,抑制创新 [12] 科层制效率低下 - 部门分工演变为"专业甩锅",某大厂小程序开发因产品、技术、设计部门互相推诿,拖延三个月,效率低于外包团队两周成果 [14] - 分布式协作(如DAO治理)通过目标驱动,俄罗斯、印度、中国成员素未谋面却能高效完成复杂项目,反衬公司科层制内耗严重 [14] 灵活就业冲击传统模式 - 中国灵活就业者达2亿人,月均收入6219元,85%从业者追求更自由的工作方式 [16] - 仅16.5%的灵活就业者享有五险保障,公司制既不愿提供社保,又试图以工业化管理约束劳动者,如外卖平台"骑手被困系统"事件 [17][18] AI对工作模式的重塑 - 到2030年,AI预计替代9200万个岗位,但创造1.7亿新岗位,净增7800万岗位,新岗位更多存在于公司招聘体系之外 [3] - 企业面临"多招工程师"(月薪3万加管理成本)与"购买GPU"(一次性投入20万且24小时工作)的经济选择,AI成本优势显著 [3] - 案例显示:教育从业者用AI打造知识平台,收入为原工资3倍;区块链写作者通过DAO获得代币收益,年增10倍,体现"个人+AI"模式可行性 [21] 未来工作趋势 - 工作公式演变为"个人技能×AI工具×协作网络",个体身份从"公司员工"转向"技能+AI"的专属标签,如"会用AI的创作者"或"区块链专家" [22] - 公司制如同工业革命时期的马车,终将被个体化、协作制取代,生产力发展必然推动生产关系变革 [24] - 建议劳动者主动利用AI优化工作流程,若公司拒绝变革,则意味着其试图将劳动者禁锢于落后生产模式中 [24]
观点| 如何利用AI,摆脱公司的控制?
未可知人工智能研究院·2025-09-30 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