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钱涌向AI,谁来买单?
伍治坚证据主义·2025-09-30 12:14

AI投资热潮的规模与现状 - AI成为2025年最大的投资热词,全球资本蜂拥而至,与AI相关的公司股价大幅上涨[2] - 美国北达科他州Ellendale小镇正在建设一个总投资高达150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其能耗与规模相当于十个沃尔玛超市,该投资额约占该州GDP的四分之一[2] - 根据贝恩咨询估算,到2030年全球AI行业需要创造2万亿美元的年收入才能收回当前的基础设施投资,这相当于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和英伟达六家公司2024年营收总和还多[3] - 摩根士丹利测算显示,2024年整个AI产业的收入仅为450亿美元,收入与投资之间存在数十倍的巨大差距[3] 历史类比与行业风险 - 当前AI投资热潮与19世纪英国铁路狂热相似,当时铁路投资占GDP的7%以上,但运力远超需求导致许多公司血本无归[3] - 与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电信公司过度铺设光纤类似,当时预期互联网流量每100天翻一倍,但实际增速仅为每年翻一倍,导致行业泡沫破裂[3] - AI芯片的生命周期仅有三到五年,新一代芯片推出会导致旧芯片快速贬值,类似二手手机[4] - 每一代大模型的训练成本比上一代高出三到五倍,例如GPT-5的发布成本远高于GPT-4,但仅被视为增量升级而非革命性突破[4] 企业应用与回报现实 -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95%的企业在AI上的投资迄今未产生任何回报[5] - 芝加哥大学对丹麦7000家使用AI聊天机器人企业的研究显示,在工资、工时和产出方面未观察到显著变化[5] - 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巨头凭借雄厚现金流可承受短期亏损,押注AI能像电力一样改变世界并最终提高生产率[5] - 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认为训练AI模型是一个数万亿美元的市场,其日常应用市场将更为庞大[5] 具体案例与风险结构 - CoreWeave公司从2017年的一家小型以太坊矿场转型为AI基础设施巨头,签下超过420亿美元的服务器租赁合同[6] - 该公司背后有150亿美元的债务和560亿美元的长期租赁义务,但其客户合同大多仅有两到三年期限,存在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风险[6] - 历史表明在技术变革中,真正获利的往往不是首批进入者,而是能熬过泡沫的幸存者,例如互联网泡沫中99%的公司倒闭,仅亚马逊、谷歌等少数公司成功[6] - 对普通投资者的建议是保持冷静,避免因害怕错过而盲目追高,需认清自身能力边界以防在泡沫顶点成为接盘者[6] 行业前景与本质 - AI投资热潮本质上是一场豪赌,若成功将大幅提升未来几十年社会生产率为全球GDP创造巨大增量[7] - 若投资失败,耗资数千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可能成为资本市场的墓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