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雷军的敌人正在变多
商业洞察·2025-09-30 17:25

核心观点 - 小米汽车业务呈现“冰与火”的双重态势:财务表现强劲,收入和交付量高速增长且接近盈利,但同时也面临产能严重不足、交付周期过长及产品质量争议频发等严峻挑战 [8][15][23][33] 财务表现与业务热度 - 2025年第二季度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206亿元,同比增长230.3%,交付新车81302辆,同比增长197.7% [16] - 汽车业务毛利率持续上升至26.4%,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亏损收窄至3亿元,公司高层表示下半年汽车业务有望实现单季盈利 [15][20] - 新车型YU7上市后18小时锁单量超过24万辆,7月和8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跨过3万辆门槛,9月某一周销量达1.08万辆 [19][21] 产能与交付挑战 - 截至9月末,SU7标准版交付时间为35至38周,YU7标准版交付时间长达45至48周,远高于行业数周或10余周的水平 [23][25] - 产能受限被认为是交付周期过长的主因,6-7月YU7累计交付量仅8276辆,与超24万辆锁单量差距巨大 [25][26] - 竞争对手推出针对小米YU7用户的定金报销政策,试图争夺潜在客户,产能瓶颈可能导致用户退订转向其他品牌 [28] 产品质量与舆论争议 - 9月公司通过OTA方式召回超过11万辆SU7标准版,以升级辅助驾驶功能 [10][29] - 多位YU7车主反映提车后发现前挡风玻璃有“测试车”字样痕迹,引发对新车质量的质疑 [30] - 9月集中出现关于YU7车辆后排异响的投诉,结合早前的“碳纤维机盖风波”等事件,外界对小米汽车产品质量的质疑进入爆发期 [33][35][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