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六部门联合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通过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机械行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1][5][25] - 方案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激发行业增长活力,并配套3项保障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1][26][27] 总体要求与主要目标 - 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供需两侧协同发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支撑 [4][31] - 主要目标包括行业运行平稳向好,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营业收入年均增速3.5%左右,2026年突破10万亿元,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5][25][32] 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 深挖存量市场潜力,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实施铁路设备更新、农机补贴优机优补、医疗设备更新等,推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在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 [6][33][35] - 培育壮大新需求,发展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业态,扩大服务机器人、养老康复装备等应用,推广智慧物流、智慧农业、智慧医疗等场景,带动绿色降碳技术装备发展 [7][36][37] - 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国家十四五、十五五重大工程建设,推动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等惠民工程,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制造业投资 [8][38]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发展智能制造、智慧交通等应用场景,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改造项目,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 [9][38] - 深化开放合作,利用RCEP、一带一路等机制拓展国际市场,实施中小企业出海服务专项行动,鼓励企业加强国际合作 [10][39] 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机械行业和智能制造领域国家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工业母机、机器人等攻关,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 [11][40][41] -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发展高可靠性基础零部件,提升基础制造工艺水平 [12][41] -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突破工业母机、智能检测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发展智能民生装备和高端装备 [13][42][43][44][46] - 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完善工业母机、机器人等行业标准体系,优化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加强标准国际合作 [14][47][48][49][50][52] -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和可靠性筑基、倍增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和整机装备可靠性,开展高端品质认证 [15][51] 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 梯度培育优质企业,利用产融合作平台等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等领域培育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6][53] -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支持装备大省大市挑大梁,引导产业集群特色化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7][54][55][56] - 加大助企惠企力度,实施一起益企服务行动,解决拖欠账款问题,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18][57][58][59] - 营造良好发展生态,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整治非理性竞争,优化外资投资环境,鼓励外资投资高端装备 [18][61] 保障措施 - 加强统筹协调,压实部门责任,强化政策解读和评估,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 [19][27] - 加大政策支持,利用现有渠道支持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落实税收优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19][27] - 强化运行监测,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地区监测,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20][27]
工信部等六部门:《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发展智能农机、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民生装备
机器人圈·2025-09-30 1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