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讨论机器人税问题的核心价值在于推动建立一种意识,即需要以更普惠和公平的方式推动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为代表的技术革命 [1][8] - 机器人税的讨论源于对AI机器人广泛应用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及加剧经济不平等的担忧,旨在通过税收进行再分配,平衡经济发展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5][6][10][11] 机器人税的现状与提案 - 目前尚无国家正式立法征收“机器人税”,但该理念已进入部分经济体管理者的议事日程 [3][11] - 2017年欧盟曾否决一项关于征收“机器人税”的提议 [12] -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曾表示,政府应对代替人类工作岗位的机器人征税,建议对机器人创造的价值以类似人类员工的税率征税 [12] - 美国旧金山有议员提议设立“未来就业基金”,并对引进自动化设备取代人工岗位的公司征税,税收用于劳动者转岗和职业培训 [12] - 韩国政府通过降低自动化企业的税收优惠,变相增加企业使用机器人的成本,以应对机器人使用量过高可能推高失业率的问题 [14] 征税的必要性与挑战 - AI技术能够替代人类的判断与决策过程,使办公、行政乃至专业领域的岗位面临风险,就业市场短期内可能受到负面冲击 [6] - 机器人产业是高度资本密集型产业,其资本回报率远高于雇佣人力,可能导致资本向资本拥有者进一步集中 [7] - 机器人的普及可能打破资本和劳动之间的议价平衡,效率提升带来的分配成果完全向资本倾斜 [10][11] - 若对机器人征税,可能对机器人这一新兴产业的普及形成制约,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精细平衡 [12] - 机器人行业从业者认为当前讨论征税为时尚早,产业仍需像新能源产业一样被扶持 [8] 征税的实现形式与方案 - 对“机器人征税”的实现形式多样,包括减少机器人行业的税收优惠,或直接提高该行业的税率 [3][14] - 目前已提出的“机器人税”或“自动化税”方案形式不少于11种 [16] - 具体方案包括:对企业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并裁员时征收类似“失业保险费”的税;为机器人核算“虚拟工资”并参照劳动所得税标准征税;对机器人执行的经济活动征收增值税;对几乎不雇佣人类员工的企业征收“自雇税”等 [16] - 征税对象可以是机器人的生产者或使用者;税目可以是利润税、交易税或财产税;征收方式可一次性或持续进行 [15] - 建议对未来机器人工厂超过20%的利润部分,额外征收10%的超额利润税,税款定向用于补充失业保险资金 [15] 对税收理论的冲击与争议 - 现行税收体系是针对人类劳动者设计的,机器人普及可能导致个人所得税税基萎缩和社会保险缴费收入减少 [19][20] - 在大多数OECD成员国,约50%的财政收入来自个人所得税或社会保险缴费 [20] - “机器人税”可被视为一种“庇古税”,用于抑制机器人替代人力带来的负外部性,如就业岗位流失和经济不平等加剧 [20] - 关于机器人的法律人格存在争议,目前AI机器人在法律上被视为人类的代理人,赋予其纳税人法律人格尚无实际利益 [21] - 欧洲议会曾提议为机器人引入“电子人格”这一新法律范畴 [21]
抢走了人类的工作,机器人也得交税!
经济观察报·2025-09-30 1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