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每3份港险就有1份卖内地客,港险是馅饼还是陷阱?
首席商业评论·2025-10-03 12:57

市场趋势与规模 - 2024年香港保险市场新单保费达2198亿港元,同比增长22%,创近十年新高 [5][8] - 内地访客贡献新单保费628亿港元,同比增长6.5%,占全港新单保费29%,相当于每三份新单中有一份来自内地客户 [5][8] - 储蓄型保险占据主导地位,按保单数计算占比62.1%,其中终身寿险占58.5%;按保费计算,约91%的新造保单保费来自储蓄型产品,平均每张保单年缴保费高达40.9万港元 [8] 产品吸引力与优势 - 香港保险预期收益率最高可达6.5%,相较于内地储蓄险约2%的综合收益率更具竞争力 [9][20] - 产品支持七到九种货币选择,包括英镑、美元、人民币等,并允许每三年转换一次保单货币,具备全球化资产配置功能 [9][22] - 产品支持无限次变更受保人、后备持有人和受益人,可实现财富无损传承,并提供多种身故赔偿支付方式 [11][23] - 香港保险业拥有180多年历史,从未出现寿险公司破产记录,监管要求公开分红实现率,多数产品维持在95%-105%区间 [9] 收益结构与风险 - 香港保险高收益建立在牺牲保证收益基础上,当前保证收益率已压缩至不足0.5%,预期收益率则拉升至7%以上 [13] - 2023年约四成香港分红险产品未能100%达成收益目标,实际分红实现率在85%-107%间波动,长期产品如友邦"充裕未来"分红实现率从97%降至93% [13] - 主流产品采用英式分红机制,以牺牲流动性换取长期复利,10年左右预期收益率通常仅3%-4%,要获得宣传高收益需承受数十年资金锁定 [13][14][16] - 高佣金诱惑催生无牌销售网络,存在销售过程监管真空和跨境维权困境 [18] 目标客群与适用场景 - 适合追求长期稳健收益的投资者,用于养老规划、子女教育金储备和财富传承,20年后累计收益可能高出内地产品几十万至上百万元 [20][22] - 适合具备全球化资产配置需求的家庭,提供便捷的"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全球投资"通道,并具备美元资产属性和货币转换功能 [22] - 适合有海外发展计划的人群及高净值客户,可有效对冲单一货币贬值风险,并在法律框架内实现资产隔离和防范婚姻财产分割风险 [22][23] 产品选择考量因素 - 需审视收益结构,保证收益与复归红利/周年红利占比较高的产品确定性更强,终期红利占比较高的产品预期综合收益潜力更大但波动也更大 [24][25] - 应优先考虑投资能力强、财务稳健的大型保险公司,例如友邦75款分红产品平均总现金价值比率为95.8%,安盛42款产品平均为98.4%,宏利37款储蓄类产品平均为96.8% [26] - 需警惕信息不对称与市场过热风险,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埋下长期隐患,建议选择持牌且经验丰富的顾问并仔细核对合同条款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