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安阳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源地,守护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明密码甲骨文,见证着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 [1][3] - 甲骨文从1899年被发现至今,其研究和保护工作已从传统学术考证发展为结合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现代学科,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7][21] - 古老的甲骨文正通过文创产品、主题商业等创新形式融入现代日常生活,实现古今对话,使文明记忆在当代延续 [20][23][26] 甲骨文发现与研究历程 - 1899年王懿荣发现中药龙骨上的刻画符号,并以每片二两银子的高价收购带字龙骨,开启甲骨学研究 [5][7] - 1908年罗振玉首次考证出甲骨出土于安阳小屯,并断定此处为殷墟,1928年开始科学发掘,九年间出土有字甲骨24,918片 [7][8][9] - 迄今殷墟共出土甲骨约15万片,已发现甲骨文字约4300个,其中经过考释能够确识的字约1500个 [11][13] 甲骨文内容与价值 - 甲骨文构建起中国最早的文字体系,内容涉及祭祀、战争、田猎、农业、天文、医药等商代社会各方面 [11] - 著名牛肩胛骨刻有93个工整秀丽的甲骨文字,记录商王武丁时期的祭祀狩猎活动,笔画间朱砂历经三千年依然可见 [9][10] - 甲骨文字是对实物的忠实描绘,如车字包含车轮、车轴、车辕等完整结构,记载的天文现象与现代推算结果吻合 [11] 古今融合与创新应用 - 当地居民与文物比邻而居,考古研究人员是周边餐馆的常客,形成地上与地下对话的独特城市气质 [16][18][19] - 甲骨文文创产品如系列徽章广受欢迎,其中梦字(描绘人卧床休息)最受欢迎,相关工作室营收不菲 [20] - 年轻创业者研发甲骨文表情包,主题轻食咖啡店营业至晚9点,古老文字成为社交媒体时尚符号和年轻人寻找内心平静的载体 [23][25] 技术革新与研究进展 - 数字化技术正彻底改变甲骨文研究方式,人工智能算法可在数小时内完成以往需数月的手工拼合工作 [21] - 技术作为工具可快速匹配断裂面形态特征,但文字内容释读和历史背景解读仍需研究人员的专业判断 [21]
安阳识骨记:三千年文明的当代回响|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2025-10-06 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