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里程碑与市场前景 - 无人配送车行业在2025年9月迎来关键里程碑,新石器公司第10000台整车下线,标志着该赛道成为L4级自动驾驶及具身智能领域中首个达成大规模商业化且实现正向盈利的赛道[2] - 行业吸引力持续攀升,2025年9月德赛西威、佑驾创新两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新品进军市场,更多实力企业计划入局,但参考新能源汽车发展历程,“赛道热”不等于“全员赢”,多数玩家或沦为“陪跑者”[3] - 无人配送车已证明规模化盈利的可行性,行业从“野蛮生长”迈入“精耕细作”的关键转折点[17][18] 竞争格局演变 - 行业竞争从初创公司主导的“单点比拼”升级为巨头引领的“生态对抗”[4][5] - 市场形成三层竞争格局:第一梯队新石器(2025年预计交付1.5万台)和九识(预计近1万台)凭借先发优势占据核心订单份额;第二梯队德赛西威、佑驾创新(目标2026年交付1万台)携资金技术入场;潜在变量Momenta(NOA市场占有率60.1%)、华为、比亚迪若入局可能改写行业规则[6] - 竞争焦点从“硬件比拼”升级为“全链竞争”,先行者如新石器已构建“供应链+运营+数据”全链条优势,深度融入顺丰等快递公司末端配送流程,在280多个城市建立2-3年信任积淀,拥有万台L4级自动驾驶车累计数千万公里数据[7] 新玩家面临的挑战 - 行业存在三大核心挑战:“造车容易卖车难”、“硬件容易软件难”、“上路容易运维难”[9][10] - “造车容易卖车难”体现在市场鸿沟巨大,新石器2019年建成万台产能工厂,但直到2024年销量才突破1000台,花费三年时间与快递公司联合试点才让市场认可无人车可降低物流成本1/3至2/3[11] - “硬件容易软件难”关键在于软件和运营系统整合,物流行业核心逻辑是“降本”而非“堆硬件”,新石器选择“视觉为主、激光雷达为辅”路线,激光雷达数量减至1个,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成本和售价[13][14] - “上路容易运维难”挑战在于规模化运营后的运维成本控制,需应对复杂路面环境,并建立远程控制中心、线下服务网络及强大调度平台,系统复杂性随车辆数量指数级增长[15] 成功企业的核心能力 - 新石器在中国邮政、顺丰、京东三大自营物流巨头的无人车采购中份额占比超90%,在“三通一达”、极兔等场景中市场份额超过70%[12] - 成功企业聚焦物流行业“场景导向”和“降本增效”本质需求,如新石器“笼车”项目实现“秒级装卸”,取消传统网点分拣环节,以亦庄试点数据看,装卸效率提升6倍,配送成本降低50%[14] - 无人配送车核心商业模式不是“卖车”而是“提供运力服务”,客户看重产品适用性、风险控制、成本稳定性与长期价值,而非单一价格优势[12] - 最终胜出者需具备对物流行业的深刻理解、对商业模式的长期耐心,目标是成为社会物流体系的“基础设施”[18]
无人配送车赛道:风虽大,水亦深
虎嗅APP·2025-10-08 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