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 - 2012年至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近135万亿元,年均增长6%,接近世界经济年均增速3.1%的两倍[3] - 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34位升至2025年的第10位,2024年基于专利合作条约申请的专利数量达70160件,比排名第二的美国和排名第三的日本分别多30%和45%[4] - 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从2012年的11.3%提升至2024年的17.1%[6] 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逻辑 -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79亿元,2024年达到134.9万亿元,年均增长8.8%,远高于全球经济同期约3%的增速水平[8] - 党的领导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提供重要稳定锚,有效整合多元主体利益诉求[8] - 通过编制中长期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年度计划等合理确定长中短期目标任务,相互衔接有序实施[10] 当前经济发展态势 - 上半年经济增速明显高于绝大部分经济体,前8个月出口增速达6.9%,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新动能产品出口增速超过20%[14]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快于工业增速,现代服务业占比稳步提升[15]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16] 经济转型升级蕴含的投资机遇 - 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其中80%是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推进将加速释放投资机遇[19] - 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已超3.6万亿元,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发明专利数量均居世界首位,每年培养STEM专业毕业生超过500万人[20] - 202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超过50万亿元,服务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为46.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1]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 - 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正在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24] - 城镇化率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差距,近3亿农业转移人口正在加快市民化,未来基础设施、民生领域等投资潜力很大[25]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投资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实际使用外资规模达20.6万亿元人民币[26] 全球包容性发展典范 - 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彻底摆脱贫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27] -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3年保持在4%以上,202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60%[29] - 人均预期寿命从2012年的74.8岁增加到2024年的79岁,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5.7岁[30] 开放共赢的经济特征 - 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保持在30%左右,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32][34] -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当今世界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11万列[35] - 每年有近50万亿元的消费、超过20万亿元的进口,已给予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36] 国际认同与影响力 - 2024年上半年来华外国人入出境数量达到3805.3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其中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3.9%[42] - 中国产业竞争力是制度优势、规模优势、治理效能和人民勤奋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全球是贡献而不是威胁[41] - 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契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最能超越国度、打动世界[41]
四中全会前,人民日报连发八篇钟才文,传递什么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08 0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