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邦收购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 - 杜邦公司于2025年9月29日签署协议,收购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有限公司,交易预计在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 [1] - 此次收购旨在扩大杜邦反渗透制造业务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版图,服务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工业水净化和再利用需求,并支持生产本地化、增强供应链可靠性和减少碳足迹的战略 [1] - 该生产设施将成为杜邦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和沙特阿拉伯基地之外的第三个反渗透生产基地,杜邦已获得该工厂资质 [1] 反渗透技术与行业格局 - 反渗透技术用于咸淡水脱盐和海水淡化,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及市政水处理、发电、食品饮料加工和水回用 [1] - 行业主要发展方向是开发具有抗氧化、抗酸碱、高透水性的新型反渗透膜材料,以及低能耗、抗污染、耐高温高压的特种分离膜组件 [1] - 全球反渗透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包括杜邦、日东电工、东丽、陶氏化学、GE、LG化学等,国内主要公司有沃顿科技、杭州水处理、唯赛勃、碧水源、久吾高科、三达膜等 [2]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9年1月8日,注册资本6.75亿元人民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是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的国有企业(持股77.78%) [2] - 公司专注于复合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分离膜材料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并致力于水处理技术推广和工程服务 [2] - 2024年3月,公司年产22万支反渗透膜项目通过建设工程档案验收 [2] 中化(宁波)润沃膜科技财务状况 - 2024年度审计报告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1169.53万元,净利润亏损1.132亿元,资产总额4.219亿元,净资产3.994亿元 [3] - 2025年1-5月财务报表显示,公司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亏损2090.93万元,资产总额3.939亿元,净资产3.785亿元 [3] - 2025年8月18日,公司100%股权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底价为5.12亿元 [3] 中化国际控股公司业绩与业务调整 - 中化国际近年业绩欠佳,2023年营业收入542.72亿元,同比下滑37.94%,归母净利润亏损18.48亿元,同比下滑240.99% [3] -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28.37亿元,同比减少9.89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收约244亿元,同比下降5.83%,归母净利润亏损8.86亿元,由盈转亏,同比大降7291.9% [3] - 除出售膜科技公司外,中化国际于2025年8月20日将淮安骏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转让,该公司主营锂离子电池及电池包,拥有2GWh年产能 [6][7] 中化国际新能源业务布局 -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不顺,其宁夏中化锂电池材料有限公司拥有三元正极材料年产能1万吨,但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21%,总负债达3.01亿元,当年亏损约5.25亿元 [8] - 三元锂离子动力电池年产能为2.2GWh,2024年产能利用率仅为2.32% [11] - 合作方博郡汽车于2021年进入破产重整,并于2025年6月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清算 [8] 中化国际核心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 公司化工根基牢固,构建了以环氧树脂、聚合物添加剂、工程塑料、特种纤维为核心的"2+2"化工新材料产业链 [8] - 正在发行股份购买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后者拥有PBT、PPE、双酚A、环氧树脂等多套大型装置,总产能超40万吨 [9] - 南通星辰的PPE产品国内排名第一、全球第二,双酚A、PBT、基础环氧树脂等产品国内排名前三,其聚苯醚是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年产能5万吨) [9] 中化国际产品产能与利用率 - 公司多个基础化工产品产能利用率高,如烧碱(36万吨/年,利用率103.83%)、苯胺(3万吨/年,利用率104.69%)、硝基氯化苯(8万吨/年,利用率100.10%) [9][11] - 部分新材料产品产能利用率良好,如环氧树脂(35万吨/年,利用率98.89%)、对位芳纶(5500吨/年,利用率98.18%)、尼龙66(4万吨/年,利用率105.50%) [11] - 但部分产品产能利用率偏低,如50%双氧水(55万吨/年,利用率31.93%)、环氧氯丙烷(25万吨/年,利用率65.32%)、PDH装置(60万吨/年,利用率54.80%) [11] 中化国际研发与技术创新项目 - 公司特种尼龙(MXD6)项目突破百吨级聚合工艺,产品品质达进口对标水平;聚双环戊二烯(PDCPD)项目完成千吨级工程化初步设计 [9] - 聚乙烯马来酸酐(EMA)吨级装置稳定运行,产品通过客户验证;航空轮胎芳纶帘子线项目部分产品已通过第三方测试认证 [9] - 公司还申请了聚苯硫醚、低分子量聚(亚芳基醚)、聚酯复合材料和生物基可降解聚酯等新材料专利 [10]
杜邦,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