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锂电池技术突破 -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科研团队在固态锂电池领域取得突破,为解决界面阻抗大、离子传输效率低的关键难题提供新路径[2] - 研究团队利用聚合物分子设计灵活性,制备出在分子尺度上实现界面一体化的新型材料,该材料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并能实现离子传输与存储行为的可控切换[4] - 基于该材料构建的一体化柔性电池可承受20000次反复弯折,作为复合正极中的聚合物电解质使用时,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86%[5] - 清华大学化工系团队提出"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设计新策略,开发出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有效增强固态界面的物理接触与离子传导能力[6] - 采用该电解质组装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在1MPa外压下能量密度达到604Wh/kg,远超当下商业化电池,并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未出现燃烧或爆炸[7] 碳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 - 碳材料在电池领域具有轻量化、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高功率、可持续等特点[11] - 锂电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硅碳等,原料来自天然石墨、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硅烷和多孔碳[13] - 锂电导电剂使用炭黑、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13] - 钠电负极采用硬碳/软碳,原料来自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煤炭及生物质碳源[13] - 氢燃料电池气体扩散层使用碳纸,原料包括短切碳纤维、导电炭黑[13] - 液流电池电极使用碳毡,原料为碳纤维、聚丙烯睛、沥青、树脂[13] - 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容炭,原料来自生物质碳源、煤炭、石油焦、沥青、酚醛树脂、聚丙烯睛[13] - 电池热场使用碳碳匣钵、石墨匣钵,材料包括碳碳复合材料、石墨、碳纤维、预制体、烷烃气体、石油焦、针状焦、沥青[13] 碳材料大会信息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举行[16] - 大会包含碳材料在新能源电池领域的专题讨论,涵盖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新能源碳材料[9] - 专题讨论涉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eVTOL电池、具身机器人电池等先进电池技术[9] - 大会设置新品发布、供需对接、应用产品展示等环节[9]
固态电池,我国科学家再获突破
DT新材料·2025-10-08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