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解读AI闭环,大摩:循环结构披露不足,投资者难以评估真正风险
美股IPO·2025-10-09 12:48

AI生态系统的循环性与不透明性 - 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呈现出日益增强的"循环性",主要参与者通过投资、采购和收入分成等方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 [2] - 由于相关信息披露严重不足,这种不透明的循环结构使投资者难以准确评估AI领域的真实风险与回报 [2] - 复杂的交易模式包括供应商通过股权投资为客户提供资金、交叉持股以及收入分成协议,这些协议让外界难以看清真实的商业逻辑 [5] 巨额采购承诺与供应商风险 - OpenAI的合同约占甲骨文剩余履约义务总额的三分之二,以及云服务商CoreWeave剩余履约义务的约40% [3] - OpenAI的合同总计推动了微软、甲骨文和CoreWeave三家公司剩余履约义务的显著增长,使其在三家公司总计约8800亿美元的剩余履约义务中占据了超过3300亿美元的份额 [3] - 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运营商的采购承诺在过去一年激增1000亿美元至3300亿美元,租赁承诺也攀升至3400亿美元,这些长期巨额资本支出完全押注于AI需求的持续性 [4] 主要参与者之间的资本流动 - 英伟达于2025年9月22日宣布意向向OpenAI投资1000亿美元,OpenAI将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 [8] - 截至2025年6月,英伟达持有CoreWeave流通股的5%以上,价值29亿美元 [8] - 英伟达于2025年9月9日宣布与CoreWeave达成价值63亿美元的回购承诺,承诺在2032年4月13日前购买CoreWeave任何未售出的云计算容量 [8] - 据报道,英伟达同意从2023年3月开始以13亿美元的价格向CoreWeave租用容量 [8] 具体交易与合同细节 - 甲骨文于2025年5月与英伟达签订了一份价值约400亿美元的合同,将购买约40万颗英伟达芯片 [11] - 甲骨文有1064亿美元的额外数据中心租赁协议,预计通常在26至28财年间开始 [11] - CoreWeave计划在2025年总计支出200-23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其中对英伟达的特定支出约为120亿美元 [11] - 微软从2019年至今已向OpenAI投资130亿美元,并将其投资按权益法核算 [11] - 微软预计在2026财年将在英伟达芯片上支出约330亿美元 [11] - OpenAI与甲骨文达成协议,将在约五年内购买价值3000亿美元的计算能力 [11] - OpenAI与CoreWeave签订了3份价值224亿美元的协议,为OpenAI提供云计算容量访问权限 [11] 收入分成与战略合作 - 微软与OpenAI有收入分享协议,使用20%作为基准,摩根士丹利估计2026日历年收入为6.93亿美元 [11][18] - 摩根士丹利估计OpenAI的其他收入为145亿美元,来自计算资源购买和Azure OpenAI API收入 [11] - OpenAI和AMD于2025年10月6日宣布战略协议,OpenAI将在几年内部署6吉瓦的AMD GPU [11] - AMD已向OpenAI发行了最多1.6亿股AMD普通股的认股权证,约占AMD市值的10% [11] 信息披露不足的领域 - 关联方交易方面,微软对OpenAI进行了股权法投资,但并未披露双方数十亿美元业务往来的具体细节 [17] - 客户集中度方面,供应商应更清晰地披露其对OpenAI等关键大客户的依赖程度,例如甲骨文未明确指出其剩余履约义务的暴增主要来自OpenAI的单一合同 [17] - 收入分成安排可能导致双方在财报中重复计算同一笔AI收入,从而夸大了整个生态系统的AI货币化规模,其具体的会计处理方式并未公开 [19] - 供应商融资方面,供应商为促进销售而向客户提供融资,可能会人为地放大需求,但相关融资条款未充分披露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