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核心现象 - 十一假期期间,国内酒店业入住率不及去年同期,甚至不如平时,尽管白天旅游景区依然人满为患 [3] - 大量年轻游客选择在服务区或露营地搭帐篷过夜,替代入住酒店,形成“今年十一年轻人抛弃酒店转而住进帐篷”的社会热点 [4][5][9] - 一个典型的三口之家自驾游案例显示,通过搭帐篷过夜,旅行住宿开支可节省90% [7] 消费者行为变化 - 年轻人并非单纯因酒店节假日涨价而选择帐篷,其背后是消费理念的根本性改变 [11] - 在消费降级背景下,年轻人的真实需求是:将住宿预算从300元~500元调整至200元~300元后,依然希望获得等同于或优于快捷酒店的品质,而非接受品质降级 [13][14] - 消费者对“便宜又好住”的高质价比住宿产品需求强烈,若存在合适选择,他们并不会优先考虑帐篷 [22] 行业供给端问题 - 酒店业供给侧出现产品断档,无法匹配年轻人变化后的需求 [16] - 经济型酒店市场出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小单体酒店及民宿升级为品牌连锁或精品民宿,价格等同或超过快捷酒店;另一部分则下沉为低价格、低品质、低服务的小旅馆 [19] - 导致的结果是,在快捷酒店价格节假日飙升数倍甚至十几倍后,年轻人面临“品质好的住不起,品质差的看不上”的困境,中间价位的高质价比住宿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20][21] 行业矛盾与机遇 - 酒店业节假日价格暴涨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并具体体现为“年轻人住帐篷”等现象 [25] - 尖锐的供需矛盾预示着新的市场机遇,类似于2000年左右快捷酒店和2010年左右中高端酒店的发展机遇,当前正孕育着满足年轻人需求的高质价比住宿产品的机遇 [27] - 行业需要深入思考并定义何为真正的高质价比住宿产品,抓住此机遇的从业者可能在未来十年获得成功 [28][30]
今年十一,酒店业被年轻人的帐篷干翻了?
虎嗅APP·2025-10-09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