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光伏企业出海建厂出现新趋势,众多企业将产能扩张目标转向中东及周边地区,导致该地区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风险,行业“内卷”现象正从国内蔓延至海外 [5][7][9] 中国光伏企业海外产能布局概况 - 2025年1月至9月,至少有15家中国光伏企业公布了海外建厂计划,投资总规模超过204亿元人民币 [7] - 出海建厂的企业主体从以往的龙头企业转变为以三线中小企业为主,例如红太阳新能源、鸿钧新能源、和光同程等,一线龙头中仅有晶澳科技一家有新项目 [11] - 中东及周边地区是出海热土,全球光伏企业在该地区规划的产能合计约276.6吉瓦 [8] 中东地区产能布局的具体情况 - 主产业链项目已覆盖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四大环节,中东地区硅片、电池及组件的规划产能合计高达116.6吉瓦,另有27万吨的硅料产能(1万吨硅料约可用于4吉瓦组件产出) [14] - 技术路线以N型技术为主,除主流TOPCon路线外,鸿钧新能源在沙特的6吉瓦组件基地成为中东首个异质结项目 [15] - 辅产业链企业也加速布局中东,例如4家光伏玻璃制造商新规划的总产能高达268万吨,信义玻璃、旗滨集团、南玻A三家集体落户埃及 [15] 中国企业选择中东的原因 - 中东石油国家能源转型需求强烈,例如沙特确立了到2030年光伏发电累计装机40吉瓦的目标,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35年中东北非地区的太阳能发电量将比2023年增长15倍 [19] - 中东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处欧、亚、非十字路口,且在此生产的产品可规避美欧贸易壁垒,具有战略价值,例如正泰新能在土耳其建厂的产品80%用于出口至美国、南欧及中东市场 [19] 中东市场面临的潜在风险 - 产能过剩风险巨大,除中国企业外,其他国家也在中东聚集产能,2025年上半年其他国家在中东非洲布局的光伏产能扩张计划合计52吉瓦,邻近的印度上半年规划的光伏产能规模也高达141.88吉瓦 [20] - 中国企业扎堆中东可能重蹈“东南亚”覆辙,面临美国类似的“反规避”调查等贸易壁垒风险 [24] - 行业需要摒弃拼产量、打价格的固有思维,转向高价值、高技术领域,在品牌和服务上打造竞争优势 [24]
中国光伏“卷”到中东
投中网·2025-10-10 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