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店开遍后,他们卖腻零食了
36氪未来消费·2025-10-10 16:33

公司上市与业务转型 - 万辰集团已于9月23日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其品牌“好想来”母公司原主营食用菌业务,于2022年跨界进入量贩零食赛道 [2][3] - 公司通过资本整合与门店扩张,零食零售业务营收从2022年的6656.9万元激增至2024年的317.9亿元,增幅接近478倍 [3] - 2024年是公司拓店最激进的一年,全年新开门店9776家,相当于日均超过27家,推动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25.83亿元,同比增长106.9%,归母净利润4.72亿元,同比暴涨50359% [7] 行业竞争格局 - 量贩零食赛道过去三年迅速升温,形成“低价+量贩”模式,在下沉市场疯狂复制,头部玩家万辰与鸣鸣很忙已形成双强争霸格局 [3] - 另一头部品牌鸣鸣很忙于今年4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截至2024年底门店数突破1.4万家,营收规模达393.44亿元,另有消息称其2025年9月门店数已达2万家 [3][4] - 随着两大巨头几乎同时谋求IPO,资本力量或将成为决定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5]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量贩零食商业模式本质是砍掉中间商,95%的产品直接采购自品牌厂商,零售价格平均比大卖场、超市及便利店同类产品低20%至30% [8]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9.30%提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11.41%,而鸣鸣很忙毛利率维持在7.5%-7.6%区间,显示万辰在供应链议价权方面相对占优 [8] - 尽管万辰利润空间更高,但2024年底营收317.9亿元低于鸣鸣很忙的393.44亿元,在门店数相近(万辰14196家,鸣鸣很忙14394家)情况下,万辰单商品赚得更多但卖得更少 [10] 财务风险与资本结构 - 公司依赖高杠杆资本投入,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74.6亿元,总负债51.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68.9%,主要依靠债务驱动资产扩张 [10] - 流动负债44.2亿元,占总负债比例高达86%,债务结构偏向短期,对资金流动性管理要求极高 [10] - 公司经营活动产生12.98亿元现金流,为主营业务提供强劲“造血”能力,支撑高负债模式 [11] 战略转型与新业态布局 - 公司扩张速度放缓,2025年上半年仅新开1468家门店,相比2024年9776家的惊人速度,显示高速扩张风口已过 [11] - 公司向“硬折扣”新业态转型,2024年底推出“来优品省钱超市”,2025年1月上线“好想来全食优选”,3月推出全食优选5.0门店,以390平方米空间强化“全食”概念,增加现制烘焙、生鲜水果等品类 [14] - 公司通过调整现有量贩零食门店,如增加货架或利用仓库面积改造为省钱超市,实现业态转型 [14] 自有品牌与IP建设 - 公司重点开发自有品牌,推出“好想来超值”与“好想来甄选”两大系列,前者主打质价比如单价0.6元的天然饮用水,2025年5月上市后月均增速超250%,8月单月销量突破2500万瓶 [15] - 后者致力于差异化产品如青提茉莉风味啤酒,展现产品创新力 [15] - 公司积极布局IP赛道,2024年底与国漫电影《哪吒2》合作,2025年春节携手《王者荣耀》,年初与三丽鸥达成合作推出Hello Kitty等主题零食,触达年轻女性消费群体 [15] 未来挑战与增长曲线 - 量贩零食模式天花板已现,公司需向更广阔的“硬折扣超市”赛道突围,但扩品类需重构供应链,自有品牌需长期投入 [18] - IP联名带来短期热度但无法解决行业根本问题,且面临奥乐齐、赵一鸣省钱超市及美团、阿里等互联网巨头激烈竞争 [18] - 公司计划以东南亚为起点,借力上市谋求成为全球领先的硬折扣零售商,但能否从“零食界拼多多”成功进化仍存巨大问号 [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