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借助资本重塑增长?美敦力与强生的案例分析
思宇MedTech·2025-10-10 16:09

行业增长逻辑转向 - 医疗科技行业增长逻辑从依赖内部研发转向资本驱动增长,资本成为创新的手段而非结果 [3][4] - 全球前20家医疗器械公司研发投入平均占营收8%–12%,但新产品销售贡献下降,内部创新难以维持每年5%以上的增长目标 [3] - 资本操作成为巨头的主力创新方式之一,并购被视为战略核心而非辅助手段 [4] 微并购策略 - 微并购是精准嵌入关键能力或高增长技术模块的精修式增长工具,旨在提升创新密度与增长弹性 [5][6][7] - 强生医疗超过95%的收购对象规模在10亿美元以下,通过微并购实现战略迁移与患者价值提升 [8][11] - 美敦力过去五年完成约12起中小型并购,进入心血管和结构性心脏病等高增长领域,保持规模平衡但提升利润率 [13][15] 强生医疗资本操作案例 - 强生医疗通过四笔代表性收购构成增长地图:Abiomed(16.6B美元)、Shockwave Medical(13B美元)、V-Wave(1.7B美元)和Laminar(未披露),切入心衰、血管钙化治疗等高端赛道 [8] - 公司并购遵循三重契合原则:科学契合(改变治疗标准)、战略契合(业务协同)、财务契合(长期增值),并注重文化匹配与整合节奏 [11] - 强生主动剥离低增长通用器械板块(如部分骨科业务),将组合转向高增长、高创新领域,2024年传统器械收入占比已降至不足50% [8][30][32] 美敦力资本操作案例 - 美敦力采取"收缩式增长"策略,拆分高资本消耗的糖尿病业务以释放集团现金流,提升主业务盈利能力 [16][28] - 公司与黑石基金达成3.37亿美元合作协议,黑石承担研发风险,美敦力负责执行,实现研发结构化融资 [19][23] - 美敦力通过并购Affera(心脏电生理)、Intersect ENT(耳鼻喉药物释放)等公司,补齐技术短板并扩展产品组合 [15] 私募股权合作模式 - 私募股权在医疗器械生态中承担三重角色:融资伙伴(分担研发风险)、结构优化者(接手非核心资产)、产业孵化器(加速初创公司商业化) [22][24] - 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领域PE交易额接近650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一倍以上,交易结构从单纯收购退出转向与产业方深度协作 [25][26] - 强生将PE视为结构优化伙伴,主动剥离非战略资产由PE接手,腾出资源集中投入高增长领域 [20][21] 业务拆分与聚焦策略 - 医疗器械巨头进入主动瘦身期,通过剥离非核心资产、拆分业务线聚焦高增长领域,如美敦力拆分糖尿病业务、强生分拆消费健康业务(Kenvue) [27][30] - 拆分逻辑在于提升资本配置效率,被剥离业务(如美敦力糖尿病部门、强生骨科业务)可能在PE支持下独立重生,形成"专精特新"公司 [28][32] - 强生通过资本手段完成产品组合更新,2024年医疗板块增长主要来自Shockwave、Abiomed等新业务,实现从"产品驱动"到"组合驱动"的转变 [30][32] 中国企业资本性增长展望 - 中国医疗器械产业从"融资驱动"(补血)转向"资本驱动"(结构重塑),资本经营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 [34][35][39] - 迈瑞医疗通过并购HyTest(2021)、DiaSys(2023)、惠泰医疗(2024)等案例,展现中国式微并购萌芽,但整体仍偏战术、缺系统 [37] - 中国企业资本性增长路径分为三阶段:目前处于第二阶段早期(资本经营),未来需向第三阶段(资本平台)演进,用资本"换生态" [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