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中财办原副主任尹艳林聊了两小时:房价、股市、“十五五”和改革
经济观察报·2025-10-10 19:56

核心观点 -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需要新的增量政策和深层次改革来提振经济,重点在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反内卷”政策泛化以及推动收入分配、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三大改革 [3][5][7][8] “反内卷”政策解读 - “反内卷”政策有明确的行业和行为指向,主要针对光伏、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的不合理价格战,而非所有行业或所有价格竞争 [10] - 应防止“反内卷”政策被曲解为“反平台经济”或针对民营企业,避免其泛化并冲击正常市场竞争 [3][10][12] - “反内卷”的关键在于依法依规,严格按照《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反垄断法》等法律规范行为,避免重走行政化控制的老路 [11] - 行政干预产能与价格的效果往往不佳,可能损害中小企业利益并阻碍技术进步,特别是在技术进步频发的新兴行业 [12][13] - 需求不足是宏观经济的主要矛盾,“内卷”是次要的结构性问题,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应是提振需求,而非过度聚焦于“反内卷” [15] 房地产市场与增量政策 - 房地产应成为增量政策的突破口,因其对投资和消费的带动效应更强、更直接,对改善地方政府财政和修复居民企业资产负债表作用更有效 [5][28] - 房地产调控思路需从“抑制房价上涨”转向“支持房价上涨”,扭转市场形成的“房价只能跌或稳、不能涨”的单边预期 [5][23][24] - 中国商品房年销售面积的常态应在10亿平方米以上,当前8亿至9亿平方米的水平受短期因素抑制,包括收入增长放缓和房价预期走弱 [24] - 稳定楼市需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大300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政策调整力度,并推动降准降息 [5][28] - 房地产市场新发展模式需减少行政干预,厘清政府与市场角色,并与“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相符,例如调整各城市分割的属地监管模式 [25] 改革方向与“十五五”展望 - 亟需推动三大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如调整个税税率、增加专项抵扣、降低社保缴费费率)、财税体制改革(理顺中央与地方事权财权关系)、投资体制改革(推动民营企业“敢投资、有回报”) [1][7][43] - 通过宏观政策和结构性改革发力,“十五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有望达到5%以上 [8][32] - 改革未必伴随“阵痛”,宏观政策可为改革提供适宜环境,例如货币政策应更注重总量功能,引导实际利率下行,甚至考虑中国版“量化宽松” [8][45] - 投资体制改革需推动国有资本向“三个集中”领域集中,将更多领域留给民营企业,当前是主动改革的窗口期 [41][42] - 收入分配改革的核心是调整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分配关系,例如降低个人所得税最高档45%的税率,以及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填补社保历史缺口以降低缴费率 [35][36][37] 城镇化与内需提振 - 城镇化持续推进将为中国经济注入巨大动力,城镇化率完全可能突破70%,城市建设能带动占制造业比重约80%的传统产业发展 [29][30] - 提振消费最直接的办法是进一步放松消费限制,释放居民近70万亿元存款的10%即可形成7万亿元的需求规模 [21] - 推动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可抓住两个点: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以带动大量投资和消费,以及稳定房地产市场 [22] - 推动城镇化需保障农民在农村的权益,并推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与户籍脱钩、与常住人口挂钩,特别是在吸引力强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