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西安文旅市场通过系统性打造“唐诗之都”文化IP,结合顶层政策设计与市场创新,成功将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消费,实现了游客量与收入的显著增长,并展现出从“流量红利”向“产业红利”转化的潜力 [1][3][6] 假期旅游业绩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西安市接待游客2007.7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9.59亿元 [1] - 西安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0%,跻身国内热门长途游目的地前十,是西北地区唯一上榜城市 [5] - 西安入境游订单同比激增102%,显示出国际吸引力的快速回升 [3][6] 政策与战略布局 - 西安推进“文化兴市”战略,发布《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通过5大工程、26项具体任务,系统化打造“唐诗之都”文化品牌 [4][6] - 假期期间构建了以46项市级活动和395项区县级活动为支撑的特色文旅活动格局,活动场次同比增长28% [5] - 政策引导通过政府实施方案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利用数字技术创新体验,开展全域整合营销 [3][4] 市场创新与IP变现 - 与头部直播平台“与辉同行”合作推出西安中秋月宴直播,在线观看量超1140万人次,居全网第一,实现传统文化“破圈”传播 [5][10] - 推出沉浸式唐诗主题体验项目,如唐诗主题市集和“唐诗中秋体验线路”,带动景区客流与二次消费增长 [1][10] - 从大唐不夜城的“盛唐密盒”到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形成“文化+旅游+消费”的发展路径 [11] 消费结构与新业态发展 - 文旅消费拉动效应超越传统门票模式,向住宿、交通、演艺等多元业态延伸 [5] - 本地高星酒店平均入住时长保持延长趋势,包车游新业态订单同比增长迅猛,西安—法门寺—乾陵环线增长65%,西安—延安—壶口—韩城线路增长78% [5] - 演艺市场成为夜间经济亮点,《长恨歌》等演出场场爆满,“秦唐黄金线”订单占比高达43% [6] 面临的挑战与可持续发展 - 巨量客流(假期2000万人次级别)对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生态环境构成严峻考验 [13] - 旅游收入结构仍高度依赖传统核心景区,“秦唐黄金线”订单占比高达43,需关注旅游热度的周期性波动和多元化发展需求 [13] - 需平衡商业化开发与文化传承,避免历史文化体验变得浅表化和同质化,并加强文旅产品创新与服务质量提升以构建长效机制 [13][14]
西安8天假期吸金近200亿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1 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