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宗馥莉在掌舵娃哈哈约一年后辞去董事长等关键职务,其离职主要与激进的内部改革触动了既有利益格局、复杂的家族内斗及股权纠纷有关,而非业绩表现不佳[4][5][7][8][9] - 公司在其任期内推行了以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为核心的深度改革,涉及组织架构、经销商体系及生产流程,短期内引发较大内部阵痛[5][11][12][13] - 尽管改革方向被认可,但过快推进及对基本盘(如经销商体系)的调整导致内外阻力叠加,最终使其失去多方支持[13][14][18][19] 公司治理与权力更迭 - 宗馥莉于2024年8月29日正式出任娃哈哈董事长,2025年9月辞职,实际掌权约1年14天;其改革动作包括高管轮岗、部门精简、关停低效工厂及调整经销商[4][5] - 公司股权结构复杂:国资持股46%为第一大股东,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但职工持股会部分股权因2018年回购协议诉讼未完成变更,削弱宗馥莉控制力[7][8] - 家族内斗激化:2025年,宗庆后非婚生子女与宗馥莉就21亿美元离岸信托归属及29.4%股权分割产生纠纷,香港法院冻结资产并驳回宗馥莉上诉,对其形成压力[7] 经营业绩与市场竞争 - 2024年娃哈哈全国饮料销售净收入同比增长53%,创公司历史最高增速;2025年一季度增速仍超30%,优势品类含乳饮料和速食粥保持市场份额第一[8] - 面临激烈竞争:农夫山泉、统一等长期对手挤压市场,怡宝、元气森林等新玩家冲击细分赛道;公司近三年未推出国民级爆品,新品未能扭转竞争态势[17][18] 改革举措与潜在风险 - 宗馥莉改革核心聚焦标准化、流程化、数字化:废除纸质报表、建立财务审批流程、将生产数据接入APP系统中台,并推行新绩效与经销商标准[11][12] - 改革同时触及内外利益:内部调整老将职权,外部削减未达标经销商;娃哈哈传统依赖宗庆后个人威望与经销商忠诚度,快速改革引发反弹[5][12][13] - 宏胜系作为宗馥莉核心班底,掌握娃哈哈部分生产与供应链;其高利润曾引发其他股东不满,但仍是宗馥莉未来可能独立运作新品牌的资源[6][20][22][23] 行业与公司长期挑战 - 娃哈哈商标使用权需全体股东一致同意,国资作为大股东对管理层任命有话语权,宗家实际控制权存在不确定性[18][20] - 公司需平衡国资、经销商、家族内部等多方利益,改革需长期渐进;过快变量加入可能导致系统稳定性风险[14][19]
宗馥莉,放下了
 虎嗅APP·2025-10-11 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