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电商出海战略布局 - 公司旗下三大核心平台天猫、Lazada和淘宝出海采取“抱团出海”策略,通过差异化定位协同拓展市场 [2][3] - 淘宝出海定位“轻”和“全”,主打商品多样性,平台在售商品数达几十亿,其中超过4亿商品可包邮销往境外 [5] - 速卖通优势在于全球物流网络和成熟的跨境履约体系,重点在于规模化和成本效率,目标是全球化卖货 [5] - Lazada联动天猫出海的模式旨在打造品质商城,战略核心从“货通”升级为“品牌通”,不局限于中国品牌出海,更强调全球品牌进口Lazada [5][6][14] Lazada与天猫协同的战略意图 - 选择Lazada与天猫深度协同的原因在于瞄准东南亚市场约1.5亿中产阶层的品牌需求缺口,该市场品牌电商GMV占比仅约30%,远低于中国市场的50%以上 [9] - 此次协同是“本地化能力”与“品牌供给能力”的强强联合,Lazada提供东南亚本地市场运营经验,天猫则提供大量经过国内验证的品牌商家资源 [10][11] - 通过“一键轻出海”项目,天猫商家可一键授权,商品、库存、营销信息自动镜像至Lazada的LazMall,生成实时同步的店铺,极大简化出海流程 [11] - 项目选择在双11节点推出,旨在帮助品牌实现“一份投入,两地爆发”,公司为此次双11在海外投入超10亿元营销补贴,助力10万商家目标翻倍增长 [1][14] 东南亚电商市场竞争格局 - 东南亚电商市场竞争激烈,Shopee已推出品牌商城并大力招商,TikTok Shop也借助直播和短视频的“边看边买”模式吸引用户 [18] - Lazada的差异化优势在于起步较早,拥有LazMall的品牌背书以及阿里生态的协同支持,试图在Shopee和TikTok Shop的夹击中寻找破局点 [15][18] - 市场面临本地化深度挑战,包括语言翻译的情感表达、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如泰国重情感、越南重实用、马来西亚重清真认证)以及国际品牌渠道协调问题 [18] - 东南亚电商市场正处于从“低价”向“品牌”过渡的结构升级关键阶段,抓住“品质供给”和“用户信任”被视为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核心 [19][20]
阿里把天猫商家搬上Lazada,双11战火燃向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