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落地增长路径框架 - AI落地遵循从L1到L5的渐进式路径:L1为岗位工具赋能,L2为业务场景应用,L3为产品技术创新,L4为原生产品开发,L5为原生平台生态构建[6] - 技术革命早期优先改造现有价值网(岗位、业务、产品),后期基于第一性原理形成新价值网[6] - 企业需避免将AI单纯视为降本增效工具,应优先从创收部门(如销售、市场)切入,再扩展至支持部门[8][10] L1阶段:岗位级AI工具应用 - 核心聚焦三大工具集:常见岗位AI工具(如图像生成、数据分析、PPT制作)、多维表格(整合数据汇总、AI分析、可视化)、RPA机器人(自动化数据采集与流程执行)[10][11][12] - 多维表格可实现爆款文案仿写分析(自动提取点赞、评论数据并解析卖点)、巡店信息自动核对(图片上传后分钟级完成)、销售报告生成及话术指导[11] - RPA应用案例包括店铺数据采集、直播间弹幕分析、自动回复评论,实现无人值守直播间[12] L2阶段:六大业务场景赋能 业务战略 - 业务本质洞察需回答德鲁克三问(业务现状、未来、本质),市场边界由客户选择决定,增长边界由执行能力决定,隐含边界与企业价值观相关[15][17] - 案例:宠物食品本质非狗粮而是家庭成员情感载体(同构母婴行业),手机壳品牌CASETiFY通过艺术家合作将客单价提升至数百元,2022年销售额突破3亿美元[18][20] - 行业研究需从柱状思维(线性增长预测)转向饼状思维(空间推导),分析六大板块:行业定义、驱动因素、发展空间、产业链条、外部环境、典型企业[22][24] 客户增值 - 需求洞察框架为"用户+任务+期待+障碍",用户消费从功能价值转向情绪价值与心价比[27] - 品牌需构建三轮驱动系统:内容阵地(小红书、抖音种草)、生意阵地(天猫、京东转化)、品牌数字私域(关系经营非卖货),通过AI实现用户标签化及需求分析[29] 产品创新 - AI覆盖全流程:用户需求洞察(自动爬取差评)、竞品分析、产品设计(AI生成3D渲染图、服装草图)、价值主张优化[30] - AI设计具发散性,如提出智能收纳盒概念(带液晶屏显示温度物品),并可实现场景快速变更(跨种族模特换装)[30] 品牌营销 - AIGC颠覆传统广告流程,从"创意-草图-完稿"变为"想法-结果-迭代",产品创新周期从5-6个月缩短至4-5周[32] - AI可自动生成营销日历(匹配节日热点)、宣传内容(10分钟内生成高质视频),并通过卖点转买点智能体优化价值主张(如Livehouse标语转化为"加入演出")[32][35] 全域运营 - LTC(Lead to Cash)流程中,AI实现线索自动评分与分配(原需5天整理上千条线索),投标环节通过录音分析决策者诉求,十分钟生成应对方案[36][38] 组织效能 - AI驱动会议效率提升:会议复盘智能体自动生成纪要、梳理行动计划、提炼洞见,并输出思维导图[26] L3/L4阶段:范式转变与AI原生产品 - 增强式创新(旧市场+新技术)仅优化旧模式,原生式创新颠覆旧世界(如拼多多依托社交关系成为移动互联网原生应用,无Web页面)[39][42] - AIGC第一性原理为认知效率跃迁,多模态融合支撑图像、语音、文本处理,案例包括AI约会助手PlugAI(月收入百万级)、AI床垫(年销售额数十亿)[43] - AI原生产品特征:以AI模型驱动(非预定义规则)、自然语言交互、按结果收费、具备动态适应能力,本质是"用智能代替流程,用结果代替功能"[45] L5阶段:AI原生组织与新商业生态 - 组织架构转向"超级个体+智能体"模式,岗位能力边界重塑(如美工产出提升10倍引发薪酬体系重构)[51][53] - 新商业模式涌现:大规模个性化服务(AI导师)、专业能力平权化(法律AI代理)、一人即组织(个体完成内容、客服、销售)、认知即服务、自进化产品[46] - 平台价值捕获从"卖流量"转向"卖意图匹配效率",搜索引擎优化(SEO)被生成引擎优化(GEO)取代,即时零售市场规模2024年达7800亿,2025年预计1.2万亿[47] 行业趋势与政策导向 - 国务院规划明确AI普及率目标: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2035年全面步入智能经济[55] - 未来竞争从产品维度升级为体系与认知维度,企业需通过AI实现实时消费者洞察、数据驱动研发、柔性供应链闭环[29]
AI最大的误区,是用它来裁人
混沌学园·2025-10-12 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