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对比分析了当前(10月)与4月份中美关税摩擦升级时,中美两国在权益市场、关税、外贸、宏观及汇率五个关键维度的环境差异 [2] 核心结论是,尽管面临新一轮超预期的关税威胁(特朗普宣布将于11月1日起对华加征100%额外关税),但当前的整体环境,包括市场心理承受能力、外贸背景、中期宏观前景等,均优于4月份 [2][4][5][6] 一、中美权益市场环境的差异 - 中美股票市场对风险事件的反应模式存在显著差异:A股市场表现为“价值”特征,即估值低、股息率高的行业在下跌时更抗跌,且在随后的回涨中补涨幅度更大;而美股市场则表现为“风险偏好”驱动,下跌时呈现普遍恐慌式下跌(与估值无关),反弹时则是估值分位数最高的行业上涨最多 [3][9] - 当前中美主要股指的估值水平均高于4月初:上证综指动态市盈率从4月2日的12.2倍升至最新的14.1倍,恒生指数从10.2倍升至11.7倍,标普500指数从20.5倍升至22.2倍 [10] - A股行业估值普遍提升: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28个行业的动态市盈率高于4月初,有26个行业的股息率低于4月初 [14] - 美股行业分化:标普500指数的25个行业小组中,有14个行业的动态市盈率高于4月初,有13个行业的股息率低于4月初 [19] 二、关税环境的差异 - 两次关税摩擦升级的幅度均超市场预期,但市场心理存在差异:经历过4月份近乎贸易脱钩的情景后,市场对此次加征关税的心理承受能力更强 [4][22] - 市场对关税后续发展的预期不同:4月份时,市场对关税走向极为悲观(博彩数据显示当时认为特朗普下调关税的概率不足15%),而当前市场普遍认为特朗普进行“TACO交易”的概率更大,即100%的额外关税可能不会实际落地 [4][22] 三、外贸环境的差异 - 中国当前的外贸环境明显优于4月份:自4月以来,美联储重启降息周期,全球多数资源型和制造型经济体跟进降息,全球降息周期深化 [5][24] - 全球贸易前景改善:历史经验显示全球利率周期领先工业生产周期约9个月,当前对全球工业生产周期改善的预期强于4月份;同时,美国与各经济体关税协议逐步落地,降低了全球贸易的贝塔风险,推动全球制造业PMI回升 [5][24] 四、中美宏观环境的差异 - 中国中期宏观环境可能优于4月份:居民存款正从预防性储蓄向正常存款“搬家”,企业和居民存款增速剪刀差持续修复,M1同比持续上行,预示私人部门经济循环好转 [6][28];生产性信贷和投资增速回落,叠加反内卷政策,为中期供需均衡创造了条件 [6][28] - 美国中期宏观环境亦有所改善: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稳健,衰退风险低;政策不确定性因对外关税协议落地和对内减税通过而下降,商业和消费者信心改善;AI产业趋势强劲;美联储已开启预防式降息 [6][33] 五、中美汇率环境的差异 - 人民币汇率趋势不明:考虑到全球经贸重构未完全落地且国内经济周期向好,汇率维持波动稳定和去工具化可能是最优解,短期内难以判断趋势性走势 [7][38] - 美元汇率下行风险有限:交易层面看,海外投资机构的美元资产对冲比例已显著提高,减弱了由汇率对冲引发的美元贬值压力;衍生品市场中,美元指数期货投机净空头头寸处于历史高位,且期权波动率偏度中性,未对超预期下行风险进行定价 [7][38]
中美股市冲击中的“差异”——兼论当下与4月关税的不同
一瑜中的·2025-10-13 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