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南昌卖鞋仔到“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丨卓立出海谈
吴晓波频道·2025-10-13 08:30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创始人张华荣的创业历程体现了中国制造业企业家的拼搏精神,其企业从江西起步,历经广东发展、赣州产业转移,最终成功出海至埃塞俄比亚,成为全球最大女鞋制造商之一 [3][12] - 公司将中国制造业的成熟经验与产业链模式成功复制到埃塞俄比亚,被誉為"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并通过建设工业城实现跨产业协同发展,展现了制造业出海的成功实践 [3][26][31] - 尽管在非洲发展面临政权变更、内战、疫情及国际关系变化等多重挑战,公司对未来在非洲解决10万人就业及工业城建设充满信心 [28][30][31] 南昌卖鞋仔:创业初心与底层历练 - 创始人早年经历贫困农村生活、部队历练及多样手艺学习,培养了吃苦能力、精神品格和技术经验,这些成为其创业的重要基础 [7][8][9][12] - 1983年正式创业,1984年进入制鞋行业,在江西南昌从个体户起步,面临"三没有"困境,但通过卖鞋迅速获得收益,端午节期间赚取5000元 [10] - 凭借拼搏精神,公司在江西生产出质量最好的北京布鞋,1996年到广东发展后不到10年成为行业龙头,产业转移至赣州后规模达到2万人并保持行业领先 [12] "中国女鞋教父":产业链深耕与外贸突破 - 公司发展轨迹从南昌到广东再到赣州,决策动机包括拓展外销市场、应对反倾销政策及解决招工难问题 [14][18] - 在广东初期通过不还价策略承接美国贸易公司派诺蒙的大订单,虽遭遇台湾供应商切断供应链的挑战,但通过自主搭建完整产业链(包括模具厂、包装厂、印刷厂等)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善的鞋企 [15][16] - 企业成长的关键在于"以变应变"的理念,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实现升级,例如将工厂迁至农村实现"离土不离乡",有效解决用工难题 [18] "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的诞生:中国模式的非洲实践 - 公司出海埃塞俄比亚的契机源于2011年林毅夫教授的建议及埃塞俄比亚总理的邀请,其投资被视为国家层面的责任,而非纯商业行为 [21][22] - 公司迅速行动,招聘100多名当地大学生送至江西培训,并调配国内物资设备海运至非洲,在政府协调下货物20多天抵达且清关顺利 [22][23] - 2012年非盟总部开业期间,工厂生产美国高端品牌鞋获得非洲多国官员高度认可,被称為"埃塞俄比亚工业之父",并吸引30多位非洲国家元首参观及600多家企业考察学习 [24][25][26] - 公司在非洲注重本地化管理,如建设淋浴间解决卫生问题、提供早餐提升员工积极性,并将中国工人效率的80%到90%作为培养目标 [27][28] - 埃塞俄比亚工厂规模快速扩张,从2012年初的500人发展到2014年的五六千人,但期间经历政权变更罢工、内战、疫情及美国取消关税优惠等重大挑战 [28] - 未来规划包括在非洲解决10万人就业,并在工业城基础上布局房地产、酒店、学校等配套设施,向综合性平台转型 [28][30][31] 公司现状与未来展望 - 公司已从制鞋厂转向跨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在埃塞俄比亚首都建设华坚工业园,并布局汽车、新能源等新领域 [31] - 工业城所在区域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司计划进行一级开发,对未来十年成果充满信心,强调创新与挑战无关年龄 [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