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钴出口配额新规核心内容 - 刚果(金)政府于10月11日正式公布钴出口配额细则,结束了持续八个月的出口禁令 [3] - 新规将钴出口纳入严格的年度配额管理,2026年与2027年年度配额均为9.66万吨,2025年剩余季度出口上限为1.81万吨 [3] - 全部出口额度均分配给矿山企业及政府控制的平台,冶炼厂未获直接配额,必须通过合作获得出口许可 [3] 配额分配与资源集中度 - 配额分配显示资源集中度显著提升,前六家企业/平台合计占比约79% [4][5] - 洛阳钼业获配3.12万吨,为最大单一持额方,嘉能可获约1.33万吨,欧亚资源获约1.02万吨 [4] - 三家政府平台(EGC、STL、ARECOMS)合计获配1.67万吨,盛屯矿业与华友钴业分别获得1680吨和1080吨 [4][5] - 配额按2022-2024年的生产和出口数据核定,并设置战略配额以应对国家储备和特定项目需求 [6] 出口规则与运营压力 - 配额不得转让、不得延期,2026-2027年间的月度配额必须在当月用完,否则作废 [7] - 企业需在装载前预缴采矿特许权使用费,并提交多项证明文件,导致资金占用周期延长和出口节奏受限 [7][8] - 新规增加了企业在时间节点、审批流程及税费预缴等方面的不确定性,运营和财务压力显著上升 [9] 政策影响与价格走势 - 全球钴流通体系正从“冶炼厂主导”转向“矿山+政府平台”主导,供应链结构更封闭、透明度降低 [13] - 自年初至今,国内电解钴价格已由16.9万元/吨上涨至34万元/吨左右,接近翻倍 [13] - 政策将市场定价机制从需求主导转向供给主导,冶炼厂失去直接出口权,原料采购必须依附持额矿山,导致现货供应趋紧 [14] - 今年所剩的1.81万吨配额较去年同期实际出口量缩减超60%,对应全球钴供应缩减6.7万吨,市场已从预期短缺转向实质短缺 [15] 产业应对策略 - 头部材料与电池企业正加快与洛阳钼业、嘉能可等配额持有方签订中长期协议,以锁定资源与价格稳定性 [16] - 企业通过印尼湿法冶炼产能释放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扩张开辟新供给渠道,例如格林美、邦普等企业正加速扩大印尼钴副产与废旧电池回收量 [16] - 电池厂与正极材料企业同步推进高锰低钴、无钴路线,力图在技术层面降低对刚果钴的依赖 [17] 政策长期影响 - 刚果(金)以配额制度取代出口禁令,实质上是通过行政手段重新分配全球钴的收益链 [18] - 短期内,原料紧缺与价格波动将成为常态,中长期看,配额制度将加速全球供应重构和企业竞争加剧 [19]
刚果钴配额制生效在即,钴价进入结构性上行周期
高工锂电·2025-10-13 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