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OpenAI通过一系列巨额采购协议震动科技与金融界,其构建AI基础设施的庞大需求引发市场对其融资能力的关注 [1][2] - 公司的融资策略被描述为"世界级的金融工程",其精髓在于利用颠覆性的AI愿景作为杠杆,撬动整个科技生态系统投入 [3][5][10] - 针对巨额采购需求,公司主要采用"股权换采购"和"循环收入"两种创新金融模式,将供应商命运与自身深度绑定 [6][7] 采购规模与资金需求 - OpenAI计划未来四年与博通合作部署10千兆瓦定制化芯片和网络设备 [2] - 与博通的交易可能意味着在公司已签署约1万亿美元芯片采购协议基础上,还需额外支出3500亿至5000亿美元 [2] - 到2029年,公司与英伟达、AMD和博通三大芯片厂商的芯片采购支出合计高达2850亿美元 [6] - 公司希望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的新计算能力,按当前标准将耗资超过10万亿美元 [5] - 公司预计今年亏损约100亿美元 [2][5] 创新融资模式 - "股权换采购"模式:以OpenAI与AMD的协议为例,公司计划采购价值900亿美元的GPU,但协议核心是AMD向OpenAI发行认股权证,使公司几乎可以"免费"获得算力 [7] - "循环收入"模式:以与英伟达的合作为代表,英伟达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这笔资金反过来可供OpenAI购买英伟达芯片 [7] - 这两种模式将硬件销售转化为股权配置或形成资金循环,将供应商的长期估值与公司基础设施增长直接挂钩 [7] 财务状况与资金缺口 - 从运营现金流看,OpenAI在2026年的年度运营基础设施成本约为350亿美元 [9] - 若将自建数据中心及"星际之门"项目等未来资本承诺纳入考量,公司在2026年一年的总资金需求将飙升至约1140亿美元 [9] - 在此情况下,公司对外部股权和债务融资的依赖度将激增至75%,自身收入的贡献则被稀释至仅17% [10] - 公司未来四年高达2850亿美元的芯片支出远超其目前每年约130亿美元的收入 [10]
1万亿订单再加3500-5000亿美元!OpenAI“停不下来”,“当你欠每家数千亿美元,钱的问题自己会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