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尔街见闻
icon
搜索文档
伯克希尔Q2净利润暴跌59%,现金储备3440亿美元,三年来首次缩水
华尔街见闻· 2025-08-03 09:42
伯克希尔Q2财报核心观点 - 营业利润111.6亿美元同比下降3.8%,净利润123.7亿美元同比暴跌59%,主要受投资组合估值变化拖累 [1][2] - 现金储备3440亿美元为三年来首次下降,连续第11个季度净卖出股票且未进行股票回购 [1][12][13] - 关税政策对多元化业务构成威胁,旗下服装和玩具品牌收入下滑11.7%-38.5% [1][19][20] - 对卡夫亨氏投资确认38亿美元减值损失,该投资自2015年以来已下跌62% [10][11] 财务表现 - 营收925.15亿美元略低于上年同期936.53亿美元,但超市场预期919.63亿美元 [2] - 投资净收益49.7亿美元同比大降73.5%(上年同期187.5亿美元) [2] - 每股收益8601美元同比暴跌59.3%(上年同期21122美元) [2] - 上半年净利润170亿美元同比下降60.6% [2] 业务板块表现 保险业务 - 承保利润25亿美元但被南加州野火损失12亿美元拖累 [4][9] - 保险承保收入19.9亿美元同比下降12%,投资收入33.7亿美元同比微增1.4% [4][7] - Geico承保收益增长2%至18亿美元,但承保费用激增40% [8] - 保险浮存金规模维持1740亿美元 [7] 能源与铁路 - 伯克希尔能源营业利润7.02亿美元同比增长7.2% [5] - BNSF铁路税后净利润同比增长19.5%,经营收入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9% [6][15] 制造业与零售 - 制造业/服务业/零售营业利润36亿美元同比增长6.5% [5] - 消费产品板块受贸易政策冲击显著,订单延迟和出货推迟问题突出 [16][17] 投资组合 - 前五大持仓为美国运通(21.8%)、苹果、美国银行、可口可乐和雪佛龙 [7] - 持有西方石油普通股按权益法核算 [7] - 第二季度投资收益64亿美元,但上半年净损失710万美元 [6][10] 管理层与战略 - 巴菲特宣布将于年底卸任CEO,Greg Abel接任 [1] - 公司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发出强烈警告,称可能显著影响未来业绩 [1]
"7月不降息、9月大幅降息”?市场热议:美联储是否“去年再现”
华尔街见闻· 2025-08-02 14:55
美联储政策预期变化 - 7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 前两个月就业人数大幅下修显示经济潜在疲弱 [1] - 芝商所数据显示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从不足40%飙升至近90% [3][4] - 贝莱德首席投资官认为报告提供了9月降息证据 唯一问题是调整幅度 [2] 历史政策轨迹对比 - 市场联想去年7月按兵不动后 9月因疲弱就业报告降息50基点的"补救"模式 [5] - 经济学家El-Erian此前曾前瞻美联储可能完全重演去年利率路径 [6] - 记者Timiraos指出当前场景与去年相似 但关键差异在于通胀走势 [8][9] 当前经济基本面分歧 - 美联储面临核心问题:经济恶化是基本面变化还是政策滞后效应 [10] - 贝莱德认为若新增就业持续低于10万 可能触发9月降息50基点 [11] - 期货市场目前定价显示交易员认为降息50基点概率为零 [12] 后续政策决定因素 - 9月会议前还将公布一份就业报告和两个月通胀数据 [12] - 这些数据将决定美联储选择观望还是像去年一样果断行动 [12]
两个月合计“下修”高达26万!美国非农数据“反复打脸”还能信吗?
华尔街见闻· 2025-08-02 14:55
美国7月非农就业数据异常 - 7月非农新增就业仅7.3万 远低于预期 且前两月数据合计下修25.8万 创疫情以来最大幅度修正 [1] - 5月数据从+14.4万下修至+1.9万(下调12.5万) 6月数据从+14.7万下修至+1.4万(下调13.3万) [1][2] - 修正主要源于机构调查 其中40%下修来自州和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门 [7] 就业数据统计机制与矛盾 - 非农报告包含两项独立调查:企业机构调查(统计岗位数 兼职重复计算)和家庭住户调查(统计就业人数 兼职不重复计算) [5][6] - 自2022年以来 美国就业岗位数量持续增加 但实际就业人数几乎未增长 两者出现显著背离 [8][9] 数据失真核心原因 - 企业调查回复率持续恶化 近期首次调查样本回收率跌破60% 远低于疫情前70%以上的水平 [10][12] - 低回复率导致修正风险上升 专家指出50%的回收率将大幅增加数据修正幅度 [12] 统计能力系统性削弱 - 公众对政府调查信任度下降 配合意愿降低 同时统计机构面临预算和人员配置紧缩 [13][14][15] - 劳工统计局已暂停15%的CPI样本收集 并因资源不足终止三个都市区数据采集 [16] - 年度基准修正显示 2023年初步估算值创2009年以来最大降幅 [18] 政策环境潜在影响 - 特朗普时期的政策快速变化可能加剧企业应对压力 进一步抑制调查回复率 [17] - 统计机构资金削减直接影响经济数据收集能力 未来所有劳工报告波动性可能增大 [15] 数据质量警示 - 当前初步发布的非农数据可靠性存疑 需警惕其可能成为需要反复修正的"初稿" [4][19]
美联储理事辞职、劳工统计局局长被开掉,这对市场意味着什么?
华尔街见闻· 2025-08-02 14:55
特朗普开掉劳工统计局局长,几乎同时美联储理事宣布辞职,这一系列人事变动引发市场担忧,美联储独立性和经济数据可信度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 据 见闻文章 ,特朗普在7月非农就业报告发布数小时后即下令开除劳工统计局局长Erika McEntarfer,声称就业数据被"操纵",并指责McEntarfer为了让"共和 党和我看起来糟糕"而篡改数字。 几乎同时, 美联储理事库格勒(Adriana Kugler)宣布将于8月8日辞职, 比其任期结束时间提前数月。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写道:"'太晚先生'鲍威尔应该辞 职,就像拜登任命的库格勒辞职一样"。 分析人士指出, 美联储的独立性、美国经济数据的真实性,在特朗普任命新人选之后,都会遭遇质疑 。 投资者和分析师普遍担心,如果经济数据的客观性和美联储的独立性受到政治干预,美国"例外主义"地位可能受到冲击,进而影响全球资本对美国市场的信 心。 史无前例的数据机构干预 在没有提供证据的情况下,特朗普表示,"重要数据必须公平准确,不能出于政治目的被操纵",还指出,将用"更有能力和资格的人"替换她(McEntarfer)。 分析师人士指出, 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的决定震惊了经济界 ...
特朗普下令解雇“拜登任命的统计局局长”
华尔街见闻· 2025-08-02 09:42
特朗普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事件 核心观点 - 特朗普指责劳工统计局操纵非农就业数据并解雇其局长 声称数据被政治化用于损害其形象 要求新任局长必须"诚实"[1] - 经济学家警告政治干预将破坏数据公信力 影响数万亿美元市场交易依赖的"黄金标准"统计体系[4][6] 非农就业数据表现 - 7月非农就业仅增7.3万人 前两月数据下修26万人 三个月平均增幅3.5万人创疫情以来最差[1] - 数据下修主因州/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季节性调整偏差 6月虚高数据在7月被大幅回调[4] 劳工统计局运作问题 - 企业调查回应率持续低于60%(疫情前70%+) 导致初期数据准确性下降[5] - 年度修订规模或创2009年以来最大 反映基准数据与实时统计偏差扩大[5] 政治反应与行业影响 - 民主党参议员沃伦批评特朗普将统计学家当"替罪羊" 前共和党任命局长Beach称此举树立"危险先例"[6] - 拜登时期经济顾问Tedeschi强调McEntarfer坚持数据真实性 政治干预将损害美国经济信誉[7] 人事变动细节 - 被解雇局长McEntarfer为拜登2023年提名 2024年1月以86-8票获参议院通过[2] - 劳工部宣布由副局长Wiatrowski暂代局长职务[3]
回归与升维:魅族的全生态野望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19:42
核心观点 - 魅族科技将在2025 ChinaJoy展示历代经典机型,从M8到魅族22系列,展现其技术演进历程 [1] - 公司以Flyme系统为技术底座,向智能眼镜、可穿戴设备、智能汽车领域拓展,构建跨场景无缝体验 [2] - 老将回归和产品升维是公司近期发展关键词,魅族22系列手机回归小屏设计,Flyme Auto 2将强化AI底座 [3] - 公司微信公众号从"星纪魅族科技"更名回"魅族科技",管理层和核心技术人员回归,彰显发展信心 [5] - 公司正从单一硬件销售转向软硬件结合、全生态覆盖的多元驱动模式 [36] 产品策略 智能手机 - 魅族22系列采用6.3英寸小屏设计(比前代6.55英寸缩小),宽度71mm,主打单手操控 [9] - 采用1.2mm全球最窄物理四等边设计,通过自研LIPO工艺实现 [11] - 影像系统重大升级,首次加入潜望长焦镜头,成立"影像专家团"解决短板 [14][15] - 魅族22将于8月发布并开启预约,后续将推出超薄22 Air大屏版本,魅族23已立项研发 [8][18] 智能汽车 - Flyme Auto已接入26款车型(包括吉利银河A7),6月合作车型总销量突破127万辆 [26] - Flyme Auto 2将于8月发布,强化AI底座,提升智驾体验和生态扩展 [30] - 系统支持多品牌手机接入,实现无界互联体验 [29] - 前管理层沈子瑜回归后将加大对Flyme Auto的资源倾斜 [31] 智能眼镜 - 魅族StarV Air2智能眼镜支持14国语言互译和AI导航功能 [31] - 推出全球首个AR眼镜线下支付功能,拓展生活场景应用 [32] - 产品技术成熟度和销量稳居行业第一梯队 [31] 技术布局 - Flyme系统从云服务同步发展到Flyme XR、Flyme Auto多场景融合 [2] - 提出"手机域"概念,实现手机和车机的无缝连接与生态共享 [25] - 通过Flyme系统实现手机、汽车、智能眼镜的无缝衔接 [32] - 构建以"无界交互"为核心的智能设备连接生态 [32] 市场趋势 - 小屏手机迎来复兴,超5成消费者关注小屏手机 [10] - 主流品牌纷纷推出小屏手机,市场竞争加剧 [11] - 智能座舱系统Flyme Auto成为公司重要增长点 [26][30] - AR智能眼镜是构建全场景智能生态的核心拼图 [31]
又一次,全球市场的逻辑该变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19:42
全球资产配置逻辑反转 - 市场共识从看空美元美股转向重新评估"非美交易"逻辑 此前投资者普遍认为特朗普政策将损害美元与美股 转而增持欧洲股市、新兴市场及黄金等避险资产[1] - 美国二季度经济超预期反弹推动美元强势回升 美元指数有望实现2025年首个月度上涨 涨幅达3% 美股在AI热潮下持续创历史新高[2] - 欧洲股市、新兴市场及黄金集体走弱 金价出现去年11月以来首次三月连跌 新兴市场股指连续三日下跌 欧元兑美元跌破1.15创2023年5月以来最大月度跌幅[4] 资金流向与机构动向 - 投机资金大举撤离美元空头仓位 趋势型对冲基金(CTA)平仓美债空头并减持欧洲股票 Pictet资管指出市场正回补此前"极度低配"的美元资产[8] - 巴克莱分析显示"世界其他地区交易"动能减弱 美欧贸易协议框架达成削弱了非美资产溢价逻辑 直接引发资金流向调整[8] - 欧洲最大资管公司东方汇理仍维持美元长期看跌观点 但承认若美国经济持续超预期将调整策略 其看好美国科技股及AI主题延续美股优势[9] 市场分歧与潜在风险 - Edmond资管认为当前向美股及美元的轮动可能难以持续至年底 计划在欧元兑美元1.14时增持欧元[9] - 巴克莱警告美元持续反弹或成"关键痛点交易" 欧洲股票资金外流与美债空头回补显示市场情绪实质性转变[10] - 英国对冲基金Nutshell提示季节性风险 标普500在8-9月历史表现最差且波动率高 建议当前减仓防御[9] 资产价格联动影响 - 美元走强对非美资产形成压制 黄金、新兴市场及欧洲股市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 年初配置这些资产的投资者将遭遇显著挑战[11] - 美股表现与宏观经济可能出现分化 科技股和AI热潮可能继续支撑美股跑赢其他市场 但关税引发的通胀或制约经济增长[9]
铜期货暴跌22%,押注“TACO”的人又赢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19:42
特朗普精炼铜关税豁免事件 - 特朗普政府宣布自8月1日起对铜管、铜线等半成品及制成品征收50%关税,但豁免精炼铜(阴极铜和阳极铜)[1] - 此举颠覆市场预期,导致纽约铜期货价格单日暴跌22%,创1988年以来最大跌幅[2][4] - 此前因关税预期建立的Comex铜多头头寸面临巨额亏损,而押注政策反转的TACO策略交易员获利丰厚[4][6] 铜期货市场反应 - Comex铜溢价一度超LME基准价20%,但豁免后价差迅速消失并转为贴水[9][17] - LME铜价跌幅仅0.9%,显示区域性政策冲击远大于全球基本面影响[9] - 期权市场31000份合约从虚值转为实值,名义价值飙升至35.4亿美元[5][14] 套利策略与市场结构变化 - 关税预期曾推动全球交易商抢运铜至美国港口,Comex铜价较LME溢价持续扩大[7][8] - 高盛认为价差消失不会改变基本面,仍预期Comex价格应与LME持平[10][11] - 看跌期权盈利合约数量从675份激增至31000份,名义价值从9440万美元跃升至35.4亿美元[13][14] 政策博弈与后续安排 - 美国铜产业链各利益方(生产商、制造商、废料商等)展开密集游说影响政策[16] - 精炼铜关税暂缓至2027年实施,初始税率15%并计划2028年提至30%[16] - 特朗普要求商务部在2026年6月前提交美国铜市场评估报告[16]
量化新贵身陷“逃税疑云”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19:42
量化投资行业概况 - 量化投资机构在全球市场具有"精英投资"、"高薪酬"和"神秘感"的特征 [1] - 过去几年市场大幅回撤时,内地少数量化私募巨头仍保持可观收益率并吸引大额申购 [2] - 行业普遍存在技术壁垒,外界难以了解其依赖"独家代码"、"交易系统"或"庞大算力"的具体运作方式 [2] 涉事量化机构违规操作 - 华东某知名量化机构高管在2019-2020年通过支付7%开票费收用173份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价税合计1455.16万元 [4][5] - 发票名目包括"人力资源服务*招聘服务费"(单笔20.28万元)、"技术服务费"等,涉及西北某劳务派遣公司等多家开票方 [8][9][14] - 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成本,在税前扣除导致少缴税款数百万元 [6][7][10] 资金套取手法 - 违规操作目的包括套取账面资金于账外使用 [11][12] - 操作链条:寻找配合虚开发票的公司→虚假做账→打款至外部公司→扣除开票费后资金回流至关联账户 [13][14] - 合作方涉及XXXX信息科技、XXXX企业服务等公司,其开具的发票已被税务机关证实为虚开 [14][15] 处罚结果 - 涉事机构已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并被处以167.6067万元罚款 [17][18][19] - 该机构管理规模达50亿-100亿,属于行业"实力派",正常应具备较强盈利能力 [22][23] 行业分化现象 - 头部量化机构规模庞大、团队稳定、合规性突出 [25] - 中等规模量化机构面临经营挑战,部分创业团队因资源投入、人才聘用等压力可能选择"擦边"操作 [25] - 快速发展期机构因盈利不理想,"铤而走险"动机较为明显 [25]
受益“国补”,苹果在华收入两年来首次“转正”
华尔街见闻· 2025-08-01 12:18
核心观点 - 公司二季度业绩超预期,总营收同比增长9.6%至940.4亿美元,创三年半来最高增速 [1][3] - 大中华区业绩显著改善,净销售同比增长4.35%至153.7亿美元,扭转一季度下滑趋势 [2] - iPhone销售加速增长是推动大中华区业绩的主要因素,Mac产品线表现强劲 [2] 主要财务数据 - 营收:二季度净销售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9.6%,超出分析师预期893亿美元 [3] - EPS:稀释后每股收益1.57美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分析师预期1.43美元 [3] - 净利润:234.3亿美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 [4] - 毛利率:46.5%,较一季度47.1%略有下降,但毛利同比增长10.2%至437.2亿美元 [5] - 营业费用:155.2亿美元,同比增长8.3%,增速较一季度加快 [5] 细分业务数据 - 产品业务:净销售666.1亿美元,同比增长8.2%,超出分析师预期623.6亿美元 [7] - iPhone:净销售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显著高于分析师预期400.6亿美元 [8] - Mac:净销售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4.8%,超出分析师预期73亿美元 [9] - iPad:净销售65.8亿美元,同比下降8.1%,低于分析师预期70.7亿美元 [10] - 可穿戴/家居/配件:净销售74亿美元,同比下降8.6%,低于分析师预期77.8亿美元 [10] - 服务业务:净销售274.2亿美元,同比增长13.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 [11] 细分市场数据 - 美洲:净销售412亿美元,同比增长9.3%,增速较一季度提升 [12] - 欧洲:净销售240.1亿美元,同比增长9.7%,增速显著高于一季度的1.4% [13] - 日本:净销售57.8亿美元,同比下降11.5%,与一季度16.5%的增长形成反差 [14] - 其他亚太区:净销售56.3亿美元,同比下降8.5%,一季度为增长8.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