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又对数百万中国电子产品做“大扫除”了
虎嗅APP·2025-10-14 21:39

事件概述 - 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发起“清洁购物车行动”,导致美国主流电商平台下架数百万件被禁的中国电子产品[4] - 被下架产品包括在FCC禁止设备清单上或未经FCC授权的设备,涉及华为、海康威视、中兴和大华技术等公司的家用安防摄像头和智能手表[4] - FCC主席布兰登·卡尔称,10月28日将进行一项投票,若通过则未来任何设备只要包含黑名单公司的组件都将无法获得授权,且曾获授权的“存量”设备也会被禁止[13] 下架产品特征与影响 - 被下架产品一般具备两个要素:带有被禁品牌名的关键字以及属于FCC强监管的品类[6] - 部分产品为提升销量,会擦边使用已被禁品牌的关键字[7] - FCC涵盖标准不清晰,导致亚马逊等平台后端尚未建立完整的FCC资料审核流程[8] - 产品被下架后较难重新上架,大多会变成死链接,因FCC认证流程至少需要三个月,难以在被下架后及时补办[9][10] 监管政策演变 - 2019年NDAA禁令仅限美国联邦政府机构采购,未影响民用市场[13] - 2022年《安全设备法案》禁止为清单上公司的新设备发放授权,但已获授权的“存量”设备和大量“贴牌”产品仍可合法流通[13] - 此次新规若通过,监管范围将大幅扩大,可能牵连许多使用黑名单公司组件的海外品牌,如澳大利亚Swann、美国Night Owl、Amcrest、LTS,加拿大Lorex等,其OEM疑似是海康威视或大华[14] 行业格局与产业链 - 美国是全球监控设备金额最大的单一市场,年出货量约3000万台,中国大陆和欧洲分别为2000万台和1000万台[19] - 中国安防品牌在美国市场面临本土品牌(如亚马逊旗下的Ring、Arlo、Blink)的激烈竞争,后者在流量、广告位、软件服务、本地化支持和售后方面更具优势[20] - 安防行业产业链中,算法环节高度集中于大型安防厂商,海康与大华不仅硬件领先,也直接对外销售算法[16] - 芯片环节市场集中,主要由三家主导,海康系产品主要采用富瀚微的芯片[16] 企业应对策略与市场转向 - 由于国内基建高峰已过及人口下降等因素,海外扩张已成为国内安防公司的主线[18] - 海康威视2024年年报显示,其境外营收为259.89亿元,占公司整体收入28.10%,其中发展中国家占海外收入比重已超过70%[26] - 应对策略之一是在美国市场采用本地存储模式,以降低成本并缓解对云端数据隐私的顾虑,适应美国独栋住房多摄像头覆盖的需求[22][23] - 另一策略是开拓东南亚、南美、非洲等新市场,这些地区或因基建薄弱(如越南市场增速快)、或因犯罪率较高(如南美),安防需求旺盛[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