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个别券商突然“降杠杆”

A股两融规模动态 - 2025年A股两融规模从1.8万亿元攀升至超2.4万亿元,并于10月9日创出历史新高2.4455万亿元,随后因市场调整略有回落,10月13日两融余额为2.4444万亿元,较前一日增加25.94亿元 [3] - 融资余额占主导地位,10月13日融资余额达2.4279万亿元,占流通市值比例2.53%,融券余额为164.71亿元 [6] - 两融余额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为2.55%,显著低于2015年峰值时的4.27%,显示整体风险可控 [4][15] 两融业务月度趋势 - 两融余额在2025年1-7月于1.7万亿至1.99万亿元区间徘徊,8月5日突破2万亿元,9月18日站上2.4万亿元关口,并持续刷新纪录 [8] - 融资买入金额自5月起逐月增长,9月达到6.095万亿元的峰值,两融交易额在9月为61,118.66亿元 [8][9] - 新开两融账户数从5月低点后逐月增加,6月破10万户,8月达18.30万户,9月创年内单月最高20.54万户,截至9月末全市场账户总数突破1528万户 [8] 券商信用业务调整 - 多家券商因市场需求旺盛上调信用业务规模,例如浙商证券将融资类业务规模从400亿元提高至500亿元,华林证券在3月和9月分别将信用业务总规模上限调整为62亿元和80亿元 [11] - 华林证券于10月13日将沪深交易所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从80%上调至100%,旨在控制融资余额过快增长的风险,此举被视为常规风控措施 [3][12] - 行业分析指出,券商上调融资类业务规模是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旨在提升市占率和信用业务收入,而调整保证金比例则是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举措 [11][13] 杠杆资金行业与个股偏好 - 10月13日杠杆资金净买入前三大行业为有色金属(37.52亿元)、医药生物和钢铁,而电子、通信、汽车等行业遭大额净卖出 [6] - 个股方面,北方稀土、宁德时代、华虹公司等获融资客大笔净买入,立讯精密、胜宏科技等前期热门股则被净卖出 [7] - 市场风格呈现从AI硬件和海外映射向防御型行业切换的迹象,资金流向稀土、自主研发软硬件、军工及银行等板块 [16] 市场后市展望 - 机构认为当前两融余额虽处于历史高位,但整体担保比例(如8月和9月均超280%)处于中位水平,叠加流动性宽松和政策预期,风险可控 [15] - 短期市场因关税冲击和三季报业绩等因素存在调整需求,10月至11月可能进入震荡区间,风格或转向防御型及业绩支撑行业如创新药、非银金融等 [16] - 中长期来看,科技成长仍是主线,市场在震荡期结束后有望重新向上,风格从防御型再度转向成长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