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 创业最大的问题,不是 FOMO,而是没想清楚
Founder Park·2025-10-14 21:22

战略规划与市场演变 - 创始人应以两年后AGI可能到来的世界为基准进行战略规划,思考AGI将如何改变招聘、市场和产品,否则即为失职 [16] - AI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初创公司的产品上,也体现在买方身上;未来几年,企业客户也将使用AGI或超强AI Agent进行采购决策和内部开发,可能导致其自行开发软件而非采购SaaS,这改变了传统的企业销售周期 [18][19] - 在快速变化的AI时代,过去依赖长期趋势预判的商业模式已失效,当前规划视野可能缩短至数周,持续提出好问题以梳理思路变得至关重要 [10] 软件行业前景与产品形态 - 软件行业面临两种可能结局:一是软件完全商品化,公司可通过提示词按需生成内部应用,消费者也不再需要下载固定App;二是代码生成的自动化反而无限拉高软件品质的天花板,催生由顶尖人类团队与AI深度协作打造的极致作品 [20][22] - 产品交互形态面临根本性质疑,按需生成的UI可能是最终形态,需要思考如何融合多模态(听觉、图像、视频、文本)以及为用户提供最简单的交互方式 [24] - 对于创业者,从头构建AI原生新产品并非唯一路径,利用现有产品的分发渠道优势进行改造在某些领域可能胜出 [25][26] 信任构建与公司运营 - 信任问题至关重要,不仅涉及对AI模型本身的信任,更包括对构建这些Agent的公司的信任;在高度自动化、团队规模极小的未来,坏人做坏事的成本被极大降低,传统因公司内部多元员工构成的制衡机制可能失效 [28][29] - 提出AI驱动的审计作为建立信任的潜在方案,其优势在于无偏见且可设计为审计结束后无记忆,避免知识产权泄露风险 [30][32] - AI原生公司的团队运作模式可能需每半年迭代一次,不思考自我改造的公司会很快过时;用户期望的是一个能搞定所有事的统一Agent,而非多个“围墙花园”内的Agent [27] 竞争优势与护城河 - 数据作为护城河的观点正在演变,通用大语言模型能力强大,使得在某些场景下直接使用优于基于定制化数据训练;但在涉及被公司“锁住”的隐性知识(如台积电、阿斯麦的尖端工艺)的领域,定制化数据仍可能构成强大防御 [35][36] - 算力容量和相关的技术优化(如模型路由、上下文管理)在当前及未来一两年内可成为竞争优势,但随着模型改进和算力供应增加,此优势可能消失 [40] - 在后AGI时代,真正的持久优势在于解决与物理世界打交道的真正难题(如基础设施、能源、制造业、芯片),这些领域无法仅凭提示词复制,为敢于挑战难题的公司提供巨大机会 [42][43] 社会责任与创业方向 - 当前可能是最后一次有机会真正改变世界的窗口期,创业者应思考打造社会真正需要而不仅仅是消费的产品,这将带来长期价值 [46][47] - 在选择创业方向时,产品的长期防御性至关重要,需深入思考所构建的东西是否会在未来6至18个月内因AI发展而变得微不足道 [51] - 面对AI可能由少数公司控制其“中立性”的风险,引发了关于是否需要“AI中立”或“Token中立”的思考,类似于电力基础设施的中立性对社会的重要性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