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速为8.3%,显著高于彭博一致预期的7.1%和前值4.4%,进口同比增速为7.4%,亦大幅高于预期的1.5%和前值1.3% [2] - 出口超预期主要受低基数、工作日天数增加及非美需求韧性共同支撑,但两年平均同比增速为5.3%,低于8月的6.5% [4][7] - 四季度出口同比或受基数效应扰动而波动,但美国偏弱、欧盟/东盟/非洲偏强的区域格局料将延续 [4][9] - 展望2026年,全球贸易主要风险在于关税冲击的β风险(全球需求衰退)及需求前置效应消退,但目前β风险较低,全球工业生产周期指标显示未来9-12个月将温和复苏 [5][10] 2025年9月出口表现分析 - 整体表现:9月出口环比增长2.1%,与过去十年同期均值2.2%基本持平,但去年9月环比为-1.6%,形成低基数效应 [7][15] 工作日天数较去年9月和今年8月均多2天,达23天 [7][15] - 外需指标:9月中国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升至47.8%(8月为47.2%),为近五年同期最高,显示外需边际向好 [7][15]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录得50.8%,略低于8月的50.9% [7][15] - 量价分析:9月出口数量增速或边际回落,15种主要商品出口数量加权平均同比降至8.8%(8月为11.5%),而出口价格加权平均同比回升至1.3%(8月为-3.3%) [48] 海关监管出口货运量同比增速为7.2%,显著低于8月的15.2% [48] 分区域出口态势 - 美国市场:9月对美国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6.8%,对整体出口同比拉动为-4.1%(8月为-5.1%) [22] 环比虽大幅反弹至8.6%,但三个月平均环比为-3.1%,处于历史极低区间,增长动能疲弱 [8][22] 10月上旬发往美国船舶数量同比降至-19.7%,预示对美出口仍偏弱 [23] - 非美市场:对欧盟、东盟、非洲出口同比分别为14%、15.8%、56.8%,合计拉动出口增长7.0%(8月为6.3%) [22] 对非洲出口环比大幅反弹20.3%,三个月平均环比达5%,增长动能偏强 [8][23] 对东盟出口环比超季节性回落至-6.1%,可能受8月新版对等关税生效前出口前置影响,但10月上旬高频指标显示边际回暖 [8][24] 分商品出口结构 - 中间品与资本品偏强:电子链中间品如集成电路出口同比达32.4%,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同比为16.5% [56] 资本品中通用机械设备出口同比为24.8%,船舶出口同比高达43.1% [56] 机电中间品出口同比改善至16.5%(8月为9.7%) [56] - 消费品偏弱:劳动密集型非耐用消费品(如箱包、服装、鞋靴等)出口同比拉动为-1.0% [56] 具体商品中,玩具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7.9%,家电出口同比下降9.9% [57] 2025年9月进口表现分析 - 整体表现:9月进口环比大幅增长8.5%,显著超过过去5年/10年/20年同期均值(分别为4.3%/4.1%/5.4%) [59] 8-9月合并环比平均为3.4%,与过去十年同期均值3.0%大体持平 [59] - 区域结构:自美国进口同比保持低位,下降16.1% [60] 自欧盟、中国台湾、拉美、非洲进口表现偏强,同比增速分别为9.4%、7.6%、18.0%、22.4% [60] - 商品结构:化工矿产进口明显改善,铁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同比转为正增长13.4%(8月为-6.2%),铜矿砂及其精矿进口同比升至24.4% [61] 机电产品中集成电路进口同比为14.1%,但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进一步回落,同比降幅扩大至-11.9% [61] 贸易差额 - 9月以美元计价贸易顺差为904.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10.6%,较8月的1023亿美元和11.8%的同比增速有所缩窄 [66] 以人民币计价贸易顺差为6455亿元,同比增速为10.7% [66] 2026年出口风险展望 - 关税冲击的β风险:WTO将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预测从1.8%下调至0.5%,主要担忧关税影响显现 [10][29] 但目前跟踪指标显示,关税冲击导致美国需求崩盘进而引发全球贸易衰退的β风险仍较低,金融周期指标预示未来9-12个月全球工业生产周期将温和复苏 [5][10][29] - 需求前置效应消退:美国一季度抢进口主要源于耐用品的提前采购,并未形成大量库存累积,因此后续未必出现大幅去库 [11][33] 欧盟整体未见明显抢进口迹象,库存虽有所抬升(二季度库存投资对GDP同比拉动达0.7%),但领先指标尚未显示去库倾向 [11][35][41]
2026出口初窥:如何理解关税冲击与需求前置的影响?——9月进出口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2025-10-14 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