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智能手机ODM行业面临结构性困局,表现为“低毛利、高杠杆、弱现金流”,迫使闻泰科技、华勤技术、龙旗科技三大巨头采取不同转型策略 [1][2][6] - 闻泰科技选择彻底剥离ODM业务,全力转向高毛利的半导体领域,特别是车规级芯片和AI服务器市场 [7][10][12][14][15] - 华勤技术通过“3+N+3”战略进行多元化扩张和产业链垂直整合,并入股晶圆代工厂晶合集成,试图提升整体毛利率 [17][20][25][28][32] - 龙旗科技推行“1+2+X”战略,在巩固手机ODM基本盘的同时,重点发展AIoT、汽车电子等新业务,向AI智能终端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42][43][44] - 半导体海外并购面临地缘政治风险和法律不确定性,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及英国NWF晶圆厂的案例揭示了潜在挑战 [46][47] ODM行业困局分析 - ODM厂商在产业链中定位如同“夹心饼干”,下游品牌商掌握溢价权,上游供应商把控定价权,导致低利润率,2024年华勤技术、龙旗科技、闻泰科技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65%、1.06%、-3.88% [2] -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存量博弈,2025年一季度出货量仅微增0.5%,ODM出货占比已达35%-40%,竞争白热化 [3] - ODM模式存在基因缺陷,包括技术壁垒低、毛利率普遍约10%、高度依赖供应链与客户订单,抗风险能力弱 [6] - 营收与利润严重背离,2025年上半年华勤技术营收同比暴增113.06%至839.39亿元,但归母净利润增速仅46.30%,净利率降至2.25%;闻泰科技2024年营收超700亿元,全年亏损近30亿元 [3][4] 闻泰科技转型路径 - 2025年7月以46.08亿元对价彻底剥离ODM业务,该业务从2022年起陷入亏损,2024年净亏损28.33亿元,毛利率仅2.49% [7][10] - 早在2018年启动对安世半导体的收购,总耗资340亿元,安世半导体从2019年全球功率分立器件第11位跃升至2024年第3位,2021年至2024年三季度累计实现利润105亿元 [11][12] - 转型后半导体业务成为核心,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78.25亿元(同比增长11.23%),净利润12.61亿元(同比增长17.05%),毛利率维持在37.89%的高位,营收占比从2024年的21%跃升至68% [12][14] - 重点布局车规级芯片,2025年上半年汽车领域收入占半导体业务的59.86%,产品覆盖全车中低压功率器件;同时拓展AI服务器市场,相关出货量同比增长30%-40% [15] 华勤技术转型策略 - 推行“3+N+3”战略,巩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数据中心三大业务,拓展平板、智能穿戴等N类产品,并布局汽车电子、软件、机器人新业务 [20][22] - 2025年7月以23.9亿元入股晶合集成(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获6%股权,旨在通过垂直整合提升毛利率;晶圆代工领域成熟制程毛利率可达20%以上,而华勤2024年整体毛利率仅8.42% [25][28] - 通过并购扩张生态,2024年12月以28.5亿港元收购易路达,切入智能穿戴设备;2025年1月并购深圳豪成75%股权,布局机器人领域 [34][35] - 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激增113.06%至839.39亿元,但毛利率仅7.4%,经营现金流净额为-15.22亿元;公司目标在2034年实现5000亿元营收 [17][32][40] 龙旗科技转型布局 - 实施“1+2+X”战略,以智能手机为基本盘(2024年手机收入占比77.9%),重点发展个人计算与汽车电子(“2”),并拓展AIoT等“X”业务 [42][43] - 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07亿台,在小米ODM份额中接近70%,同时引入荣耀、传音等客户,将小米订单占比降至52% [42] - AIoT业务成为增长亮点,2024年营收同比激增53.48%;AR眼镜赛道获Meta注资,2025年全球ODM份额升至22%,利润率远高于手机代工 [43] - 2025年6月启动“A+H”双资本平台建设,港股募资投向AI服务器、汽车电子研发及海外基地扩建 [43] 半导体海外并购风险 - 闻泰科技收购英国NWF晶圆厂后,被英国政府依据《2021年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强制剥离股权,最终工厂被美国Vishay以1.77亿美元收购后关闭 [46] - 类似案例包括赛微电子收购德国Elmos晶圆厂被叫停,以及中资企业被强制出售苏格兰芯片厂商FTDI 80.2%的股份 [47] - 风险主要源于地缘政治泛化“国家安全”问题、法律政策不确定性(如追溯审查)、以及后续整合挑战 [47]
“闻泰们”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