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全球制药业洞察 | 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强化疗法困境:数据令人鼓舞,普及依旧缓慢
彭博Bloomberg·2025-10-15 14:05

文章核心观点 - Regeneron旗下Lynozyfic与强生旗下Darzalex等用于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的强化疗法在临床普及上面临挑战 主要障碍在于医生需在过度治疗风险与甄别高危患者之间权衡[3] - 针对无症状疾病 激进疗法的临床门槛可能更为严苛 即便新数据令人鼓舞[3] Regeneron的Lynozyfic疗法分析 - LINKER-SMM1研究显示Lynozyfic总缓解率达100% 完全缓解率为36.8%[4] - 该药物3-4级感染发生率为12.5% 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率为25% 任何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发生率达42%[4] - 衡量成功的关键标准在于药物能否延缓骨髓瘤进展并改善生存期 而非仅看缓解率[4] 早期骨髓瘤干预的患者甄别 - QuiRedex试验12.5年随访数据显示 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达9.5年 远长于对照组的2.1年[6] - 有建议利用循环肿瘤DNA检测技术更准确地识别疾病进展风险高的患者 以尽可能避免过度治疗[6] - 许多医生对将药物临床应用于早期干预存在顾虑 担忧过度治疗风险且难以精准识别获益患者[6] 强生Darzalex疗法分析 - AQUILA试验显示Darzalex单药治疗将高危冒烟型多发性骨髓瘤疾病进展率从观察组的41.8%降低至21.8%[8] - 该药物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风险比分别为0.58和0.52[8] - 试验对高危SMM的定义与现行SLiM标准存在差异 引发对患者识别及治疗适用范围的疑问 可能阻碍其广泛应用[8] 临床试验数据对比 - LINKER-SMM1研究中位随访时间12.7个月 AQUILA研究中位随访时间65.2个月[5] - LINKER-SMM1研究VGPR率为100% CRR率为83% 而AQUILA研究VGPR率为30%[5] - LINKER-SMM1研究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46% 其中3-4级为25% AQUILA研究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