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BMI和腰高比双双上升,高血压风险随之增加
GLP1减重宝典·2025-10-15 18:03
研究背景与方法 - 研究探讨全球八大地区人群内部及地区间的体重指数与腰高比关系,并量化其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间的差异[8] - 研究收集1990至2023年间全球八大地区20-64岁一般人群关于体重指数、腰高比与高血压的公开样本数据[9] - 研究方法包括计算各地区体重指数与腰高比的Pearson相关系数,采用混合效应线性回归模型评估相同体重指数水平下不同地区腰高比差异,并使用C统计量和净重分类改善指数衡量指标区分高血压患者的表现[9] 研究核心发现 - 全球不同地区体重指数与腰高比的相关系数介于0.76到0.89之间[10] - 经年龄和体重指数调整后,南亚地区无论男女平均腰高比均为全球最高,中欧和东欧的男女平均腰高比均为最低[10] - 要达到与高收入西方人群相同的腰高比水平,南亚女性体重指数平均需低2.79 kg/m²,南亚男性体重指数需低1.28 kg/m²[10] - 高血压发生率随体重指数和腰高比上升而增加,各地区及性别组合下C统计量介于0.72至0.81之间,净重分类改善指数在0.34至0.57之间[12] - 体重指数能较准确区分腹部脂肪含量高低的中青年人群,准确度达中等偏高水平;体重指数和腰高比均可有效区分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6][7] - 联合应用体重指数与腰高比的模型表现仅比单独采用一种指标有轻微提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