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MPS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芯片+算法+系统”三位一体的创新驱控
机器人圈·2025-10-15 18:22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21世纪以来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际厂商如波士顿动力、特斯拉和Figure AI均推出具有高动态运动能力或搭载通用视觉-语言-行动模型的代表性产品[2] - 国内市场活力强劲,宇树科技、智元、小鹏等公司推出的机器人产品在运动能力、负载(如单臂最大负载5Kg)、智能交互(如集成多模态大模型、具备毫秒级交互反应)等方面表现突出[2] - 行业在技术进步、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共同推动下向规模化应用迈进,2025年被视为量产元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5年的63.39亿元增长至2035年的超过4000亿元[3][5] - 工业领域将成为首要应用场景,随着技术成熟和成本下降,未来有望在家庭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5] 行业面临的核心技术挑战 - 运动能力与稳定性不足,表现为动作协调性、平衡灵活性挑战以及高复杂度运动带来的能源效率问题,现有电池技术难以满足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需求[8] - 感知与认知能力有限,多传感器融合不完善导致复杂动态环境下的识别理解能力较弱,自然语言理解和自主决策能力亦有待提升[9][12] - 制造成本高昂,灵巧手、关节模组、传感器等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较大,对规模化应用构成挑战[11] MPS人形机器人解决方案概览 - 公司推出涵盖高性能电机驱动、高精度传感器、驱控一体式电机等多款新产品的整体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制造商应对动态平衡、环境感知、能耗与成本等核心挑战[1][13] - 解决方案注重定义产品的“杀手锏”功能,统一产品开发路线和芯片生态系统,强调安全性、可扩展性和可靠性[13] - 通过“芯片+算法+系统”三位一体的创新,为客户提供安全、可扩展、高性价比的底层动力解决方案,助力快速开发[54] MPS电机驱动芯片产品特性 - MP(Q)6547A电机驱动器芯片工作电压4V至32V,集成3个半桥驱动器和6个低内阻MOSFET,连续输出电流3A,峰值电流6A,采用QFN-18封装以减小PCB占板面积[14] - MP6543芯片针对低电压低功耗场景,工作电压3V至12V,集成双向电流检测放大器,采用QFN-24封装节省空间[16][17] - 驱动芯片内置多重保护机制,包括过流、欠压/过压、过温关断保护等,并支持故障上报和诊断接口,提升系统可靠性[14][42] MPS高精度传感器技术 - MA600A基于磁阻效应的TMR传感器,工作范围内精度小于0.6度,校准后误差可小于0.1度,无噪声分辨率达12位至15位,带宽12kHz,采用QFN-16封装(直径3mm)[18][19] - MA900为非接触式高精度磁性绝对角度位置差分传感器,通过差分方法消除寄生磁场影响,支持多种供电电压和通信协议,符合AEC-Q100认证[24][25] - 传感器可为机器人灵巧手提供精确的角度反馈,实现多指协调运动和高精度位置控制[18] MPS高性能高集成度电机驱动方案 - 推出基于系统级封装与合封技术的微型伺服驱动模组,实现MCU、驱动、功率器件“三合一”的高度集成,减少布线干扰并降低BOM成本[32][33][34] - 集成自研微型伺服控制算法栈,支持自适应FOC算法、振动抑制、微秒级电流环响应,提升运动精度和力控能力,例如实现灵巧手“轻握不破”的触觉控制[35][36][37] - 方案采用低内阻MOSFET设计(如MP(Q)6547A高边60mΩ,低边50mΩ),结合自动同步整流和智能休眠模式,典型系统效率高于92%,有效提升能效[38][41] MPS一体化电机产品与灵巧手应用 - MMS1RH系列一体化产品集成伺服驱动器、位置编码器、永磁同步电机,SPI时钟频率8MHz,可独立实现转矩闭环控制,并可通过EasyFOC库进行功能拓展[47][48][50] - 提供直径8-16mm的空心杯电机一体化设计方案,集成磁编码器、驱动器、微型减速器、FOC算法及三环控制,有效降低手部主控MCU要求并节省空间[44] - 针对灵巧手小型化、高自由度需求,电机驱动板MMP1RH尺寸为直径9mm、厚度6.5mm,输入电压5V-18V,最大相电流2A,支持高转速(60000rpm)和高分辨率角度传感(14bits)[52] - 一体化方案能帮助客户缩短开发周期30%以上,并通过芯片面积缩小30%以上的改良设计,满足电机与手指紧凑集成的需求[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