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公司主动终止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该协议自3月签订后始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状态,导致股价累计下跌超过20%,引发市场对信息披露及时性、交易真实性及资金异动的质疑[3][4][5] - 公司解释解约原因为市场环境变化,但行业人士指出算力租赁行业自去年四季度已出现合同履行困难,且公司未追究高达7.4亿元的违约金,其商业合理性存疑[7][8][9] - 交易对手方"杭州X公司"身份被以商业秘密为由豁免披露,但协议缺乏预付款、GPU型号等核心条款,不符合行业惯例,加剧市场对交易真实性的担忧[10][11][12] - 合同披露前后出现资金"精准"抢跑现象:2月股价异动前成交额激增、游资入场,而解约消息披露前部分资金已撤离,引发信息泄露质疑[13][14] 订单履行与信息披露 - 公司3月公告签订36.9亿元算力服务协议,约定按月结算,但直至9月30日主动终止前未披露任何进展,律师指出按月结算条款可能误导投资者对业务推进的合理信赖[3][4][5] - 公司称合同终止未产生实际成本或影响财务状况,但行业人士分析此类框架性协议实际履约存在高度不确定性,需分批次下单采购[5][6] - 公司在3月市场传闻订单取消时曾公开否认并称"正常履行中",与后续主动解约行为存在矛盾[6] 解约原因与行业背景 - 公司单方面解约且未追究违约金(合同金额20%即7.4亿元),解释为"避免影响后续合作",但近三年公司净利润均值为6.81亿元,违约金规模远超其盈利水平[9] - 算力租赁行业面临GPU供应链紧张、成本上升、需求碎片化及头部云厂商低价竞争等多重压力,去年四季度已出现多家企业终止类似合同[7][8] - 行业内部人士透露,算力设备从采购到交付通常仅需2至3个月,但公司订单长达7个月零进展,解约真实性存疑[8] 交易对手方身份争议 - 公司以商业秘密为由未披露客户具体信息,仅称其为"杭州X公司"且"经营正常",但协议缺乏预付款机制及GPU型号等关键条款,不符合大厂合作模式[10][11] - 律师指出豁免披露机制可能被滥用,若交易对手方为配合签约的特定客户,公司可能面临虚假陈述风险[11][12] 资金异动与市场反应 - 合同披露前(2月初至2月底),公司股价从5元升至11元,成交额从1至4亿元激增至日均超40亿元,换手率超20%,游资席位频繁现身龙虎榜[13] - "牛散"章建平一季度新进为第三大股东(持股4.23%),但二季度起持股比例下降,半年报时已退出前十大股东名单[13][14] - 公司回应资金异动为"算力板块普涨",但解约消息披露前资金撤离时机引发市场对信息提前泄露的质疑[14]
海南华铁37亿合同蒸发四大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