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跳下悬崖造飞机”的狠人,用一个未来的故事打动苹果代工厂
虎嗅APP·2025-10-15 21:40

公司发展历程与融资 - 未来智能公司于2022年成立,初期在寻求顶级代工厂合作时遭遇困难,最终以“重构AI耳机规则”的故事打动一家果链代工厂达成合作[5][6] - 2024年10月初,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由蚂蚁集团领投,启明创投超额跟投,融资后估值实现翻倍增长[8] - 2023年下半年行业投资逻辑从“追技术”转向“看应用”,公司因此获得投资圈青睐,此前因聚焦垂直场景未被重视[9][35] 产品战略与核心逻辑 - 公司定位为“软硬件一体化的AI办公助理服务提供者”,坚持软硬件结合路线,避免纯软件或纯硬件的局限性[13][62] - 产品研发采用“跳下悬崖造飞机”的倒逼式逻辑,从硬件设计最初阶段就融入AI功能,而非后期叠加[11][19] - 核心战略是聚焦垂直办公场景,特别是会议记录需求,通过数据飞轮效应实现“越垂直越有用”的迭代闭环[18][20] 产品迭代与功能演进 - 第一代产品定价799元,销售4万台,用户反馈耳机品质差但AI功能刚需,促使公司重视硬件品质与AI功能平衡[23] - 产品功能从最初仅支持线上录音转字幕,逐步增加线下录音、多语种翻译、要点提炼、AI嘴替等,2023年大模型出现是关键转折点,使摘要生成等高级功能成为可能[13][42][43][44] - 主力产品已迭代至第四代,迭代周期约一年,紧跟行业硬件技术升级(如动圈喇叭、降噪效果)并深化AI原生设计[46] 供应链与渠道管理 - 硬件供应链是最大挑战之一,顶级代工厂起订量要求100万台(KK级),公司最终以几十K起订量争取到合作[37][39] - 销售渠道线上(天猫、京东、抖音)与线下比例约为6:4,线上用于快速验证口碑,线下提供稳定增长,形成良性闭环[55][56] - 公司强调硬件研发周期长(6-9个月)、涉及渠道、仓储、物流等复杂环节,与互联网平台逻辑截然不同[54] 市场竞争与未来规划 - 公司认为大厂(如苹果、华为)重心在手机通用AI能力,而自身聚焦垂直办公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未来潜在对手可能是Notion等软件公司[52][58] - 五年目标是成为全球软硬件一体化办公助理领域第一名,通过双引擎逻辑:AI Agent智能闭环与办公硬件品类扩展,形成数据反哺的正向循环[83] - 2025年将是产品大年,计划推出非耳机类办公硬件、拓展海外自主品牌,并持续投入AI Agent孵化[85] 用户反馈与组织管理 - 创始人直接处理用户投诉,微信添加上百名用户好友,公司内部设有“首席道歉官”(CAO)角色,确保一线反馈直达决策层[14][47][48] - 公司规模约100人,组织管理采用OKR(核心团队)与KPI(销售、供应链)结合体系,强调“用户为先”价值观从创业初期贯穿至基层[68][70][71] - 核心焦虑在于能否在技术变革中精准定位,避免因路径依赖或认知错位而失败,团队需坚持“难而正确”的战略方向[74][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