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行业核心观点 - 固态电池是下一代高性能电池的发展方向,凭借其在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方面的优势,未来或成为下一代锂电池 [2] - 短期看,技术成熟度较高的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已实现产业化落地并放量;长期看,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前景广阔,是主流发展方向 [2][11] - 固态电池的兴起将为新型材料和专用设备带来庞大的增量市场,材料端具备高弹性,设备端具备高确定性 [2][10] 技术路线与材料体系 - 固态电解质主要有聚合物、氧化物、硫化物、卤化物四条技术路线,短期氧化物半固态电池已量产装车,长期硫化物更适配全固态体系,潜力较大 [11] - 正极材料向高电压高比容量方向发展,初期适用高镍三元,未来看好富锂锰基、超高镍等;富锂锰基理论克容量达320mAh/g,原材料成本比三元低约15-20% [6] - 负极材料短期以硅碳负极为重点,长期锂金属负极是主流方向,其理论比容量高达3860mAh/g,远高于石墨负极的372mAh/g [7] - 集流体需适配固态电池体系,多孔铜箔可抑制锂金属负极的锂枝晶,镍基或不锈钢集流体可解决硫化物腐蚀铜箔的问题 [7] 产业化进程与设备需求 - 半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快,2022年以来已有多家车企实现量产装车;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装车验证阶段,头部企业普遍规划2027年前后实现规模化量产 [12][19] - 全固态电池的大规模放量需要配套专用设备先行,生产工艺在电极、电解质、封装等环节均需调整,其中电解质膜制造尤为关键 [18] - 设备端技术壁垒高,前段侧重“干”法(如辊压机、干法一体机),中段侧重“叠”片(全自动叠片机),后段侧重“压”力(高压化成设备) [19] - 产业端释放积极信号,例如清陶能源固态电池专用材料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并在多地设有生产基地,总产能规模可观 [28] 市场驱动与政策支持 - 政策与需求双重驱动行业发展,工信部提出推动400Wh/kg级航空锂电池产品投入量产,并有望投入约60亿元支持全固态电池研发 [22] - 2025年3月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首次将“不起火、不爆炸”设为强制要求,将于2026年7月实施,利好固态电池推广 [22] - 固态电池行情经历从“需求驱动”到“新技术驱动”的演变,2024年低空经济需求催生半固态电池行情,2025年全固态电池走向从0到1 [23] - 半固态电池已进入主流价格带,例如上汽发布的搭载半固态电池的MG4车型限时补贴价仅为9.98万元,显示出商业化普及条件 [24]
国泰海通|固态电池· 合集(二)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10-15 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