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券商股权冰火24小时:这边被抢疯,那边却遭遇“0人出价”
经济观察报·2025-10-16 10:36

文章核心观点 - 券商股权拍卖市场的冷热差异反映了市场对券商价值的认知发生质变,从过去看重牌照稀缺性和低价套现,转向更加关注战略整合价值和未来成长潜力 [1][17] - 有明确并购整合预期或战略价值的券商股权能够获得溢价成交,而缺乏明确价值支撑的标的则容易流拍,显示投资逻辑已从“牌照价值”转向“整合价值” [17] 股权拍卖案例对比分析 - 华创云信4145.5万股(占总股本1.87%)拍卖起拍价2.95亿元(每股7.11元),吸引超万次围观但无人竞拍导致流拍 [2] - 锦龙股份3000万股(占总股本3.35%)拍卖起拍价2.99亿元(每股9.98元),经历几十轮角逐后以3.76亿元成交(每股12.52元),较起拍价溢价25% [2] - 与10月10日收盘价相比,华创云信拍卖股权的起拍价约为市价的9.3折,而锦龙股份起拍价为6.8折,即使溢价成交后价格仍为收盘价的8.6折 [7] - 截至10月15日,以锦龙股份每股14.26元收盘价计算,竞买人账面浮盈超过14% [7] 公司经营状况对比 - 华创云信上半年营业收入13.13亿元,同比下降11.6%,净利润仅0.07亿元,业绩表现惨淡 [4] - 锦龙股份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35%,净利润扭亏为盈,但剔除出售东莞证券股权带来的2.27亿元收益后仍为亏损 [5] - 截至10月15日,锦龙股份股价同比上涨8.43%,华创云信股价同比下跌1.96% [7] 券商股权拍卖市场整体趋势 - 今年以来多家中小券商股权拍卖不顺利,如红塔证券、中泰证券股份被撤回或暂缓拍卖,华龙证券股权多次流拍或延期,大通证券15.42%股权挂牌后未能顺利成交 [13] - 券商股东出售股权主要原因包括:原股东主动回血套利、原股东“出险”导致司法拍卖、国企聚焦主业出售非主业资产、同一国资背景下的股权整合 [13] - 地方国资成为券商股权重要接手方,如北京国资入主瑞信证券、辽宁国资接手中天证券、山东国资入主德邦证券等 [16] 市场投资逻辑转变 - 券商股权交易从风险处置工具升级为行业整合的重要战场,市场对券商价值的认知发生质变 [17] - 投资人不再为“低价”买单,而是为“未来价值”支付溢价,关键考量是标的能否融入更大战略版图创造协同价值 [17] - 中小券商股份价值取决于股份附加的经营决策话语权程度,以及券商自身经营状况和未来成长空间等经营性因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