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PMS)的疾病背景与治疗挑战 - 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P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症疾病,其特征为进行性脑萎缩和皮质脱髓鞘,治疗选择有限且效果不佳[3] - B细胞通过多种机制协调局部神经炎症,是PMS疾病进展的主要驱动因素[3] - 现有B细胞耗竭疗法(如靶向CD20的单抗)在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浆细胞方面效果有限,部分原因是血脑屏障的存在及浆细胞缺乏CD20表达[3] 抗BCMA CAR-T细胞疗法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25年10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研究,使用南京驯鹿生物开发的抗BCMA CAR-T细胞疗法(伊基奥伦赛注射液)治疗了5名PMS患者[4][6] - 临床结果显示,该疗法安全且有效,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浆细胞减少,并在最长9个月的随访中观察到显著功能改善[6][9] - 与外周血和骨髓相比,脑脊液中的CAR-T细胞表现出持续扩增和耗竭减少的现象,治疗还减轻了患者脑脊液中的小胶质细胞活化[6][9] - 在安全性方面,仅观察到1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所有≥3级血细胞减少症均发生在输注后40天内[7] 通用型CAR-T细胞疗法的突破 - 2024年7月16日,邦耀生物开发的新一代异体通用型CAR-T疗法TyU19在Cell期刊发表研究,成功治疗了3名严重自身免疫疾病患者[13][14] - 该疗法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解决免疫排斥问题,在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期间,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深度缓解,且无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或其他严重不良事件[14][15] - 这项研究是国际上首次报道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成功治疗自身免疫疾病,也是Cell首次发表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研究[15] CAR-NK与其他创新CAR-T技术 - 2025年6月24日,启函生物开发的基于iPSC的工程化CD19/BCMA双靶点CAR-NK细胞疗法QN-139b在Cell期刊发表,成功治疗重症难治性弥漫性皮肤系统性硬化症患者[18][19] - 该研究标志着全球首个iPSC来源的CAR-NK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治疗上的重要突破[20] - 2025年8月,博雅辑因参与的研究在Cell发表,通过敲除SPPL3基因给CAR-T细胞穿上“隐身衣”,能躲避免疫系统杀伤并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已在淋巴瘤和白血病患者的IIT临床试验中证实安全性和潜在治疗效果[23][24][25] 行业里程碑与学术认可 - 抗BCMA CAR-T细胞疗法研究是国产CAR细胞疗法第四次登上Cell期刊[4][12] - 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研究是Cell首次发表该领域研究[15]
国产CAR-T细胞疗法,又双叒叕登上顶刊Cell:BCMA-CAR-T治疗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
生物世界·2025-10-16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