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热点思考 | 美方视角下的特朗普关税策略(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宏观·2025-10-16 12:24

文章核心观点 - 10月特朗普关税威胁再起,但中方应对更为从容,而美国政界对关税策略的内部分歧显著加大 [1][6] - 从美国视角分析,其政策层认为中国关税策略出现新变化,而特朗普的广谱高关税策略存在多重缺陷,遭到智库批评 [2][3] - 美国政界倾向于达成小型、可执行的贸易协议,而非大型战略交易,且无协议状态对美国更为不利 [4][5] 美方视角下中国关税策略的调整 - 本次关税不确定性源于9月以来美国的非关税措施,包括BIS扩大制裁范围、中国出台稀土出口管制,以及特朗普威胁加征100%关税后又改口 [2][7] - 美国政策层观察到中国策略的两点新变化:一是以TikTok协议、农产品采购等战术性协议换取战略发展空间;二是与贸易冲突1.0时期相比,中方主动性增强,如停止购买美豆、在会晤前主动创设谈判筹码 [2][9][10] - 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引起美国两党警惕,特别是10月新措施首次写入域外适用条款,被CSIS视为长期策略的急剧升级,众议院对华特设委员会呼吁巩固美国稀土供应链 [2][10] 美国战略层视角下特朗普关税策略的缺陷 - 中美元首会晤前释放强硬立场是特朗普的惯用战术,历史上有四次案例,其通常在会前1-2周施压,但今年中方应对策略有所不同 [3][11] - 美国智库(如Cato、AEI、PIIE)批评对等关税设计存在缺陷:法律缺陷鼓励企业拖延;高关税不可长期维持;误伤本国供应链;他国口头承诺即可换取美国关税减让 [3][13] - 美国战略层建议采用非关税、精准手段替代广谱高关税,具体包括:实施窄而深的出口管制清单;扩大正向激励制度;加强反规避措施;对现有301、232关税进行定点扩围以减少误伤 [3][14] 美国政界对中美贸易协议的取向 - 美国政界的关注点在于战略与安全问题,与特朗普偏好显性、可见的谈判成果存在差异,特朗普更关注经济议题,并将中国台湾视为半导体竞争对手 [4][15] - 美国政界批评特朗普仅考虑短期交易,放弃长期战略利益,具体包括:反对将出口管制和国家安全作为交易筹码;反对以农产品采购换取战略安全放松;反对以投资换取关税豁免和放松对华资金准入 [4][16][17] - 非协议状态对美国更不利,经济代价主要由美方承担,例如美国大豆1月至8月对华出口仅2.18亿蒲式耳,显著低于2024年节奏,而巴西大豆对华出口创下纪录,这倒逼特朗普需尽快达成可验证的协议 [5][18] - 大型经贸协议可能不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智库及政界反对与中方进行Grand Bargain,认为小型贸易安排更符合实际,因其更可执行并能提供阶段性缓和 [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