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聚焦中国北方21座资源枯竭城市,重点分析了16座煤炭枯竭城市、3座有色金属枯竭城市和2座石油枯竭城市的转型困境与不同命运 [4][5][7] - 北方资源枯竭城市的命运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强烈对比,部分城市成功转型或拥有较好出路,而部分城市则陷入“矿竭城衰”的困境 [4][35][48] - 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核心挑战是摆脱对单一资源的依赖,其转型成功与否取决于地理位置、产业基础、政策支持等多重因素 [31][35][51] 煤炭资源枯竭城市概况 - 中国北方16座煤炭枯竭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几字弯和黄淮海两条“煤带”上,这些区域集中了全国九成以上的煤炭储量 [7][14] - 昆仑山-秦岭-大别山构造带以北的六个区域产出了全世界几乎一半的原煤,中国14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中有13个位于此区域 [12] - 华北和西北的煤炭储量占比高达四分之三,其中晋陕蒙宁一个区就占全国储量的54.6%,是华南贫煤区的104倍 [14] 黄河几字弯煤带城市案例 - 石嘴山市作为宁夏工业“摇篮”,累计为国家生产超过5亿吨原煤,但高强度开采导致生态环境濒临崩溃,形成43平方公里采煤沉陷区 [21] - 石嘴山转型发展精细化工,生产了全球85%的氰胺,并利用富硒土地发展农业,总体经济状况尚可 [21] - 乌海市去年煤炭产量达5000万吨,其中超过九成用于本地煤化工,生产BDO等百余种化工产品,预计两年内将成为全球BDO产能第一 [22][25] - 乌海通过发展BDO下游的氨纶、锂电池溶剂、可降解材料等四大产业链,目标将煤化工产值提升至千亿级别,向新材料领域转型 [25] 山西省资源依赖与转型挑战 - 山西省以地球陆地面积的九百五十分之一,产出全世界近七分之一的煤,2021年煤价飙升带动GDP增长28%,工业利润暴增250% [28][30] - 2024年煤价下行导致山西GDP负增长2.14%,人均GDP全国倒数第十,凸显“一煤独大”的经济结构问题 [31] - 按照年开采14亿吨的速度,山西494亿吨可采储量仅能维持35年,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但困难重重 [31] - 煤炭是高耗水行业,每洗一吨煤平均消耗三吨水,每发一度电消耗730毫升水,这对缺水的山西构成巨大压力 [32] 黄淮海煤带相对成功的转型 - 环京津地区的张家口和承德依托北京的资金扶持和地理位置优势,成功发展旅游业,吸引大量北京游客 [37][38] - 徐州市转型为GDP万亿之城,徐工机械畅销全球;枣庄市发展机床、锂电池和精细化工;淄博市成为北方煤城转型典范 [39] - 淄博市拥有千万吨级炼化巨头齐鲁石化,四大化工齐全,陶瓷产业可与佛山分庭抗礼,新华制药的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以上 [39] 石油枯竭城市对比 - 河南濮阳的中原油田产量从峰值700万吨衰减至去年130万吨,但通过日照-濮阳-洛阳管道每年输入千万吨进口原油,成功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和制氢产业续命 [40] - 甘肃玉门作为中国石油工业摇篮,巅峰期产量占全国95%,但资源枯竭后产量下滑至38万吨,城市被迫搬迁,老城接近荒废,70平米房屋仅售2000元 [43][45][46] - 玉门炼油厂在油田枯竭后连续亏损十六年,依靠高价进口原油维持200万吨的炼化能力,成为老城唯一的经济支柱 [46]
我国北方资源枯竭报告:哪个省是最惨的?
虎嗅APP·2025-10-16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