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生科技股与“老登股”分化趋势 - 当前市场环境下,恒生科技股(如腾讯、阿里巴巴)与“老登股”(如中国神华、美的集团)的分化趋势显著,科技股受益于AI商业化加速、估值修复预期及全球流动性宽松,而“老登股”依托低估值、稳定现金流和防御性特征在传统行业中维持基本盘 [3] 恒生科技股(腾讯、阿里巴巴) 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 - 腾讯社交生态垄断,微信月活超13亿,形成支付-内容-小程序-游戏闭环,视频号广告加载率提升至6%,商业化变现能力持续增强 [4] - 腾讯AI技术落地,混元大模型3.0精度提升3倍,适配国产芯片降低算力成本,赋能游戏开发与工业设计场景,技术壁垒显著 [5] - 腾讯游戏业务(如《王者荣耀》)贡献稳定现金流,支撑AI研发与生态扩张中的长期投入 [6] - 阿里巴巴云与电商协同,阿里云AI收入连续8季度三位数增长(占中国公有云市场47%),为AI商业化提供基础场景,淘宝/天猫仍是国内电商基本盘,供应链整合能力构筑护城河 [7] - 阿里巴巴全球化布局,跨境电商收入占比12%,关税缓和后成本下降,叠加“星际之门”项目合作三星/SK海力士,缓解芯片供应不确定性 [7] - 阿里巴巴通过多芯片策略(如国产化替代)巩固算力基建,AI技术反哺电商效率优化,形成技术-场景-盈利的正向循环 [7] 未来趋势 - AI商业化加速,阿里云、腾讯混元等技术的落地将推动广告、游戏、工业等场景的收入增长,盈利弹性显著 [8] - 腾讯、阿里巴巴当前市盈率(TTM)分别约25倍、19倍,处于近五年中位,但盈利增速(如阿里云26%、腾讯游戏稳定增长)支撑估值扩张 [8] - 港股通资金持续流入(三季度净买入超300亿港元),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流动性宽松进一步推升科技股估值 [9] “老登股”(中国神华、美的集团) 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 - 中国神华拥有资源禀赋与成本控制能力,作为煤炭行业龙头,受益于能源转型过渡期的刚性需求 [9] - 中国神华股息超过5%,在经济下行周期中提供稳定收益,吸引保守型资金配置 [9] - 中国神华在传统行业龙头地位稳固,煤炭在电力结构中的“压舱石”作用短期内难以替代 [11] - 美的集团全球家电市场份额领先(空调市占率超30%),智能化、高端化产品(如COLMO系列)提升利润率 [12] - 美的集团通过收购库卡切入智能制造,海外营收占比超40%,分散单一市场风险 [13] - 美的集团家电行业强刚需属性保障稳定现金流,叠加回购与分红,增强投资吸引力 [14] 未来趋势 - 家电行业增速放缓(2025年预计增长5%-8%),美的需依赖高端化与海外市场突破,中国神华面临新能源替代的长期压力 [15] - 中国神华PE约15倍,美的集团PE约13倍,均处于历史低位,但盈利增速(中国神华净利润增速约15%、美的约10%)难以支撑估值大幅提升 [15] - 碳中和背景下,煤炭行业面临减产与环保成本上升压力,家电行业需应对原材料价格波动与消费疲软 [15] 后市表现与投资建议 - 科技股增长动能更强,腾讯、阿里巴巴的AI商业化(阿里云收入增速26%、腾讯视频号广告收入600亿/年)与全球化布局(阿里跨境电商收入12%)提供明确增长曲线,而传统股的增长逻辑依赖行业存量竞争 [16] - 当前恒生科技指数PE约24倍,显著低于Meta(26倍)等国际巨头,叠加南向资金加仓(三季度净买入超900亿港元),估值修复空间明确 [16] - 监管层对数字经济的扶持(如“十四五”规划)、国产替代加速(如商汤、中芯国际)将推动科技股长期景气度提升 [16] - 传统股适合防御性配置,中国神华、美的集团的股息率与PE水平具备防御价值,适合风险厌恶型投资者 [17] - 在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或市场波动加剧时,传统股的稳定性可作为组合对冲工具 [18] - 恒生科技股更值得持有,因其兼具技术驱动的高成长性与估值修复潜力,尤其在AI商业化、云计算等赛道渗透率提升的背景下,盈利确定性与行业景气度支撑更强,而“老登股”虽具防御价值,但增长逻辑受限于行业天花板,难以匹配科技股的长期回报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