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与韧性 - 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为15.9%,较“十三五”时期下降2.8个百分点 [1] - 沪市年均股息率接近2.5%,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明显改善 [1] - 上交所已成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场、全球最大交易所债券市场、亚洲第二大ETF市场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沪市新上市公司中近七成为科技创新企业 [3][5] - 科技创新公司数量占比从32%提升至41%,市值占比从27%提升至32% [5] - 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新能源产业公司数量较“十三五”同比接近翻番,分别达到140家、224家、260家和61家 [5] - 沪市公司研发投入从0.64万亿元升至1.07万亿元,增幅达66%,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规模近四成 [6] - 科创板公司累计形成专利12万项,研发强度中位数为12.6% [6] 融资功能与市场发展 - “十四五”时期沪市股票首发融资额较“十三五”增长16% [7][8] - 债券市场发行总规模31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42%,其中产业债、ABS产品发行规模超10万亿元 [8] - REITs市场首发上市及扩募达51单和4单,募集资金1405亿元,市场占比近七成 [8] - 科技创新债券累计发行1.51万亿元,惠及超400家科创企业 [8] - 中小微企业支持债券发行规模超197亿元,为1800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8] 投资生态与结构变化 - ETF产品规模从0.9万亿元增至4万亿元,累计增长近3.5倍 [9] - 科创债ETF规模近1600亿元,新编指数约3500条 [9] - 专业机构持有沪市A股流通市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7%,各类中长期资金持有市值增长55% [10][13] - 专业机构交易占比上升1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公司成交占比由34%提升至48% [13] 公司质量与股东回报 - 沪市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年均复合增速分别为3.8%、4.6% [12] - 累计宣告分红金额7.32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51.2%,占全市场分红总额七成以上 [12] - 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3662亿元,较“十三五”增长150.4% [12] 制度创新与开放水平 - 科创板新增上市公司376家,其中37家未盈利企业、6家特殊股权架构企业、4家红筹企业、13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6] - 22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在上市后实现盈利,比例超4成 [6] - 沪港通累计成交99万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75% [13] - 10家公司完成全球存托凭证发行,累计融资33.5亿美元,沪市跨境指数产品规模超3200亿元 [13] 监管与市场秩序 - 作出纪律处分近800单,其中三成以上为公开谴责等重型处分 [15] - “零容忍”打击财务造假或占用担保案件170余单,“强威慑”惩治违规减持行为50余单 [15] - 沪市各类退市合计93家,其中强制退市70家、通过主动退市等多元化出清23家 [16]
上交所“十四五”成绩单出炉
证券时报·2025-10-17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