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事件概述 - 赞比亚谦比希矿区100余名居民向两家中国有色矿业的子公司提起集体诉讼,要求设立800亿美元的环境修复托管账户和2亿美元的紧急救助基金[5][6] - 800亿美元的索赔金额相当于赞比亚全年260亿美元GDP的3倍,并超过了全球矿业史上最高230亿美元的赔偿纪录[7][8]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相关企业已积极担责并配合处置,工作成效明显[9] 事故原因与处置 - 事故直接原因是尾矿坝防渗膜被盗割以及连日强降雨,导致数以百万吨计的有毒废料流入卡富埃河水系,该河流是赞比亚约六成人口的主要水源[11] - 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泄漏缺口被封堵,企业同步联系赞比亚政府进行抢险、恢复水质并对下游受灾民众进行赔偿[13][14] - 赞比亚政府后续通告称受污染水体水质已恢复正常,供水全面恢复,且没有发现因污染导致的大病或死亡[14] 涉事企业与项目背景 - 涉事企业赞比亚谦比希湿法冶炼公司和中色非洲矿业有限公司均为中国有色矿业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主要资产包括谦比希铜矿[5][22] - 谦比希铜矿是中国在境外建成的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有色金属矿山,被称为“中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中国有色矿业于1998年以2000万美元收购并投入1.6亿美元使其复产[22][23] - 中国有色矿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益17.52亿美元,净利润3.71亿美元,800亿美元的索赔相当于公司20年的总收入[23][24][25] 诉讼策略与潜在影响 - 诉讼被指为“狮子大开口”的策略,实际授权原告仅11人,其代表性受到质疑,天价索赔可能不具备充分法律依据但具有象征意义[17][26][27][28] - 高额索赔被视为一种策略性舆论武器,旨在放大声量、吸引国际关注,从而对当地司法体系形成政治和社会压力[29][30] - 若处理不当,企业可能面临限制出口、停产甚至吊销许可证等惩罚措施,外部因素介入可能将公司拖入被动治理局面[30] 海外矿业投资风险 - 赞比亚矿业领域面临专业人才缺乏、治安不佳等挑战,盗矿、抢劫、滋扰中企的治安事件时有发生,此次事故中防渗膜被盗是直接原因之一[32][34][35][36] - 中资矿企在海外多次遭遇类似事件,如紫金矿业在哥伦比亚的金矿遭盗采,以及其他中资企业在津巴布韦遭抢劫[38] - 行业高度依赖劳动力,投资方面临远超事前评估的复杂状况,需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制度,将环境、社会和法律风险考虑在内,以维护信誉和形象[38][39]
800亿天价索赔,中企遭非洲人盯上
36氪·2025-10-17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