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 杨振宁于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年35岁,成为最早获诺奖的中国人,从提出理论到获奖仅用13个月,创下诺奖最快纪录[11] - 其最重要的科学成就是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该理论孕育了6个数学界最高奖和7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另有数十个诺奖与其理论相关[13] -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评价20世纪物理学三大里程碑为爱因斯坦相对论、狄拉克量子力学和杨振宁规范场,其好友邓稼先认为该理论可比肩牛顿万有引力定律[16][17] - 杨振宁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17年,后担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并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与奥本海默、爱因斯坦等物理学家有深入交流[11] - 他获得除诺贝尔奖外的多项重大奖项,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奖章、富兰克林奖章等,并拥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科学院外籍院士及二十余所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5] 爱国者 - 杨振宁于1971年作为首批美籍科学家访问新中国,此后在1970年代回国6次,广泛参访并多次受国家领导人接见,返美后演讲介绍中国,激发华裔学者访华热潮[20] - 他推动中美学术交流,1977年组建全美华人协会,1979年以会长身份为邓小平访美致词,成为架设中美学术交流桥梁的第一人[20] - 上世纪80年代他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从美国和中国香港募集资金,资助近百位中国学者赴美进修,这些人后来成为中国科技界中坚力量[21] - 他协助设立求是科学基金、何梁何利基金等科学奖励计划,并担任邵逸夫奖、科学探索奖等项目评选或发起人,持续鼓励青年科学家成长[21] - 2003年81岁的杨振宁从纽约迁回北京清华园定居,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将住所命名为归根居,并自筹资金创办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等顶尖人才[21] 个人生平与影响 - 杨振宁于1922年10月1日出生在安徽合肥,童年随父迁居北京清华园,13岁时立志获得诺贝尔奖,父亲评价其"似有异禀"[9][10] - 他在西南联大学习物理7年,1945年作为留美公费生赴芝加哥大学深造,师从"氢弹之父"爱德华·特勒,其经历战争的高等教育使其深刻认识知识能建造未来[10][11] - 他晚年表示一生最大贡献是帮助中国人克服"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在诺奖颁奖辞中为中国血统背景感到骄傲[12] - 杨振宁有两段婚姻,2004年与翁帆结婚,保持静坐空中比划思考的习惯数十年,被挚友黄昆称为"最正常的天才",为人慷慨没架子[24][25][27] - 他是诗歌爱好者,曾引用英国诗人蒲柏为牛顿所写的墓志铭来探讨物理学公式的简洁之美与诗歌的相似性[29]
那个紧挨着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中国人走了
吴晓波频道·2025-10-19 0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