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年轻人住养老院火了 能成为主流吗?
经济观察报·2025-10-19 15:30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探讨了“跨代共居”这一新兴模式,即年轻人入住养老院,旨在同时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陪伴需求和年轻人的低成本居住需求 [1][5] - 该模式被视为在人口流动频繁、家庭结构变化的背景下,对传统多代共居模式的一种替代性探索,但目前仍处于局部实验阶段,面临地理位置、政策合规性及需求可持续性等多重制约,难以规模化推广 [5][17][18] 年轻人的“成本账” - 浙江乐清案例中,年轻人月租1500元,包含早晚两餐和保洁服务,相较于当地租房市场具有一定性价比 [3][7] - 入住养老院后,通勤成本显著降低,案例中年轻人日通勤费从30余元降至4元,每月22个工作日可节省约572元 [7] - 居住体验类似酒店式公寓,家电家具齐全,餐食清淡健康,并有定期保洁,但需遵守如晚上八点关门等管理规定 [7][8] - 年轻人入住的核心价值在于“双向安心”:老年人得到照顾状态变好,年轻人生活便利且能陪伴亲人 [7] - 中国空巢老人比例达54%,独居老人超1200万;同时18-30岁青年中43%处于“月光租房”状态,近六成渴望稳定社交环境,凸显了双向需求缺口 [9] 养老院“盘活资源” - 养老院运营方接纳年轻人主要是为了在开业初期入住率低时盘活闲置床位,是一种资源利用的尝试 [4][11] - 案例中的民营养老院投资约700万元装修,定位中高端,但开业初期床位大量空置 [4][11] - 从成本结构看,老年人月费3000元中人力成本占比高,而年轻人月费1500元仅涉及餐饮保洁,共享现有后勤资源,额外成本较低 [12] - 随着模式受到关注,养老院调整了入住规则,要求年轻人“必须与家中老人一同居住”,以避免其沦为单纯廉租房,并希望通过活动促进代际互动 [5][13] - 运营方坦言1500元的费用几乎无法覆盖成本,目前仅是“床位不空着,能挣一点是一点”的权宜之计 [14] “跨代共居”的发展前景与制约 - 专家认为,在少子化、老龄化趋势下,探索代际相处模式具有积极意义,是对缓解青年住房压力与老年精神陪伴双重议题的尝试 [16] - 规模化推广面临核心制约:年轻人职业发展依赖通勤便利,而养老机构为控制成本多选址偏远,二者在大城市难以兼容 [17] - 政策合规性风险是重大挑战,公立养老院享有税收、地价、运营等补贴,若低价接纳年轻人可能构成“政策套利” [17] - 需求存在错配,以志愿服务换取住宿的模式多为短期行为,年轻人缺乏长期居住动力,与老年人需要的稳定陪伴形成矛盾 [17] - 从行业视角看,此举本质是机构为盘活闲置资源、分摊成本的阶段性选择,而非可持续的长期商业模式 [18] - 截至2024年末,全国养老机构床位整体入住率为45.4%,且中国养老体系以居家为主,机构养老为补充,意味着即使模式成熟,其服务群体规模也十分有限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