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发力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但必须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增速 [5] - 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是把握产业基础高级化方向,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 [2][5] - 传统产业需进行"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9] - 新兴产业需"反内卷",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完善市场监管,扩大内需 [2][13][14] 经济发展定位与目标 - "十五五"时期需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夯实基础 [5] - 该时期相对于"十六五"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因国家越接近现代化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 [2][5]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关键融合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包括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 [5] - 建议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十五五"期末12%左右 [6] - 建议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6] - 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6] 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新要求 - 提升产业体系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 [9] - 重视产业体系完整性问题,加快"智能母工厂"建设,完善产业国内梯度有序转移协作机制 [9] - 重视产业链安全性,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健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机制 [9]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强化人工智能赋能传统产业,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领域 [2][10] - 构建重点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发展智能产品 [10]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积极探索高效投资机制 [2][11] - 围绕产业需求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 [11] - 探索构建全国统一算力交易市场,形成合理定价机制 [11] 新兴产业"反内卷"措施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积极性 [2][13] - 优化产业链创新协同机制,鼓励大型国有企业和科研机构聚焦行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 [13]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4] - 全方位扩大内需,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推动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14]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规范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14] - 强化完善行业自律机制,遏制低价倾销、恶性竞争等行为 [14]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10-19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