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实探预制菜生产厂,你点的拼好饭为什么越来越难吃?
凤凰网财经·2025-10-19 20:48

文章核心观点 - 5元左右的廉价预制菜料理包正深刻改变外卖等小餐饮生态,其背后是外卖平台算法对出餐速度和商户利润的挤压、预制菜厂家针对低收入群体的分销策略以及大量无经验创业者涌入的综合作用 [1][8] - 行业存在生产标准不一、代工关系复杂、商户普遍不告知消费者使用预制菜以及平台监管缺位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体验与行业发展趋势出现错位 [1][3][4][28][49] - 尽管存在口味和健康担忧,但专家指出无需对合规添加剂过度恐慌,并认为采用巴氏消毒或冷冻消毒、不使用防腐剂的技术路线将是未来主流 [4][64][65] 预制菜料理包的生产环节 - 生产企业环境、设备和烹饪水平参差不齐,工厂之间存在复杂的代工关系,大品牌产品也可能由小厂代工生产 [1][27][28] - 生产流程简单,核心菜品几乎不需要烹饪技术,仅靠原材料与大量调味料简单机械混合即可完成 [29] - 部分现代化工厂采用流水线作业,菜品经机器包装后进行巴氏消毒,并设有研发室探索新品,而小工厂则多为人工作业 [25][26] 预制菜料理包的市场渗透与分销模式 - 预制菜通过地推、代理、加盟等分销模式快速铺开,代理合作门槛低,例如交4980元即可获取一手货源并享受月销售额12%的返现 [36] - 销售话术极具诱惑力,宣传“小本创业”、“6000元开店月入2万”等概念,吸引大量毫无餐饮经验的“小白”入局,但实际盈利困难 [2][37][39][47] - 料理包品类齐全且价格低廉,平均仅5元左右,直供外卖商家、学校食堂、厂区食堂等各类餐饮渠道 [34][42] 外卖商户的生存现状与成本结构 - 外卖平台抽成高达23%-28%,加之运营推广费用,商户需将定价设定在20元以上才可能盈利,低价促销活动往往导致有单无利 [47][49] - 许多商户依赖预制菜降低成本,有商户表示其外卖菜品中70%为预制品,因现炒菜品卖相不好且订单量低 [47] - 部分厂家承诺的代运营服务效果有限,实际连5单都难以达成,商户每月还需投入数千元推广费,生存极度依赖平台评分和曝光 [49] 行业信息不透明与监管缺位 - 行业中普遍存在“不告知顾客使用预制菜”的默契,厂家建议商户通过搭配滑油肉片和蔬菜等方式使菜品看起来像现炒 [49][51] - 平台与监管对预制菜使用并无过多限制,存在如“虚假门店”(营业执照地址与出餐地址不符)等操作空间 [40][44] - 有厂家准备推出“社区共享厨房”新模式,并提出回收临期冷鲜食材进行二次冷冻后制成低价预制菜套餐的计划 [53][54][56] 产品体验与消费者认知 - 廉价预制菜料理包“工业味”重,口感与现炒菜差距明显,试吃体验显示菜品肉质缺乏嚼劲,且有奇怪回味 [57][58][59] - 消费者对预制菜味道、口感的体验与行业发展趋势产生错位,部分人开始转向线上购买来源清晰的预制菜或寻找“反工业化”的慢消费选择 [4][51][67] - 专家强调合规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剂量内无害,主流趋势将是采用冷链和急冻锁鲜技术、不使用防腐剂的预制菜产品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