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刚果(金)持续搅动全球钴矿江湖,中国何以制衡与破局|深度
24潮·2025-10-20 07:06

全球钴市场格局与刚果(金)政策核心 - 全球钴资源争夺已从企业商业战升级为国家间战略资源较量,钴被多国列为关键矿产,其在三元电池中用量占比超过70% [2] - 刚果(金)作为全球最大钴供应国,产量占全球75.86%,其政策变动深度影响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 [2] - 因钴价跌至九年低点(跌破10美元/磅),刚果(金)政府于2025年2月首次实施出口禁令,此后两度延长至10月15日,旨在应对供应过剩危机 [2] 刚果(金)新政:从出口禁令到配额管理 - 自10月16日起,刚果(金)结束近8个月的出口禁令,转而实施年度出口配额管理制度 [3] - 2025年剩余时间(10月16日-12月31日)出口上限为18,125吨,按月分配;2026-2027年年度配额锁定96,600吨,其中87,000吨为基础配额,9,600吨为战略配额 [3] - 配额分配以企业历史出口量为基准,但监管机构保留动态调整权,并有权回购超配额库存 [4] - 新政核心目标是削减全球积压库存,将库存压缩至“相当于一个月需求量”的水平 [8] 主要矿企配额分配情况 - 洛阳钼业(KFM与TFM项目)、嘉能可(KCC与Mutanda)、欧亚资源(ERG)三家矿企获得主要出口配额,三者合计占比达62% [4][6] - 政府平台EGC、STL、ARECOMS合计获得17%的配额;其余配额分配给包括华友钴业、紫金矿业、五矿资源等在内的多家企业 [4][6][7] - 所有冶炼厂未获得初始配额,但可向监管机构提交申请文件以争取配额 [4] 政策对钴价的直接影响 - 受出口禁令及配额管制影响,钴价大幅上涨,截至10月9日,钴中间品、MB钴、金属钴价格较2月24日涨幅分别为185%、107%、123% [8] - 中国资本市场钴矿巨头股价显著上涨,自2月22日至10月9日,洛阳钼业、华友钴业等公司股价涨幅远超同期上证指数 [9] - 截至9月底,电解钴均价为310,000元/吨,年初至今上涨116.78%;硫酸钴均价为65,000元/吨,年初至今上涨138.10% [26] 钴价暴跌与新政的底层逻辑 - 新政出台背景是钴价暴跌至21年来低点(除2015年短暂跌破外),氢氧化钴价格跌破6美元/磅,严重损害矿产国收益 [10][16] - 刚果(金)财政收入的40%依赖钴、铜等矿产出口,钴价从2022年高点暴跌60%导致政府外汇收入骤减,国内舆论压力迫使政府采取激进措施 [16] - 2024年全球钴产量同比增长21.8%至29万吨,刚果(金)产量占75.9%,供应持续增长加剧了价格下行压力 [12] 供需基本面:供应过剩与需求放缓 - 钴供应对价格不敏感,大部分作为铜、镍副产品存在,全球铜钴伴生矿占比约41% [12] - 头部生产商洛阳钼业2024年产钴11.42万吨,同比增长106%,占全球产量39%,主产品铜价处于高位支撑了钴副产品的强劲供应 [13] - 需求端增速明显放缓,2024年全球钴消费量预计为22.2万吨,同比增长14%;中国钴消费同比仅增长5.6%,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同比下降5.3% [14] -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转变(磷酸铁锂电池份额提升至高工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69.2%)、高镍低钴技术发展以及全球电动汽车需求增长放缓共同导致钴需求增速放缓 [15] 政策对全球供应链与中国市场的影响 - 刚果(金)政策不稳定性增加全球钴价不确定性,历史上有多次因政策变动导致钴价持续增长的先例 [18] - 中国钴矿对外依存度高达98.41%,已探明可采储量全球占比仅1.69%,政策调控对中国钴产业链影响巨大 [20][23] - 海运周期导致中国进口量数据滞后,2025年6月中国钴原料进口约8,081金吨,同比下跌32.64%,环比下跌54.21%,表明在途库存已消耗殆尽 [23][24] - 机构估算当前产业链库存约4个月,配额政策执行后,预计2025年到达中国的刚果(金)原料数量将降至13万金吨,全年进口预期约16万金吨 [26] 中短期市场动态与价格展望 - 原料稀缺导致氢氧化钴折扣系数抬升至95-99%,市场呈现“面粉比面包贵”的状态,钴盐成本倒挂加剧 [31] - 部分冶炼企业因经济性不佳及原料短缺削减产量,但下游刚需坚挺,市场惜售看涨情绪浓厚,供需博弈下价格持续上涨 [35] - 华泰证券预测,2026-2027年钴价中枢有望站稳35万元/吨以上,中长期供需平衡可能拉回紧平衡甚至短缺 [36][37] 供应链多元化趋势:印尼崛起与回收产业 - 全球钴供应链启动结构性调整,政策风险倒逼企业寻求替代供应源,印尼钴产量从2020年不足千吨飙升至2024年的3.2万吨,成为重点补充 [38][41] - 中资企业(如华友钴业、力勤资源、格林美)在印尼红土镍矿湿法冶炼项目上大规模布局,推动印尼成为钴供应新极 [41][43][44][46] - 中国锂电池回收产业潜力巨大,2023年回收钴超2万金属吨,龙头企业格林美计划到2026年动力电池回收量达30万吨以上,与2023年全国退役总量相当 [54][55] - 车企与电池制造商(如宁德时代)积极布局回收,宁德时代现有27万吨处理能力,计划未来达到100万吨 [59] 未来格局与战略路径 - 钴资源行业集中度高,全球前10大矿山产量占78%,中国企业在全球前十大钴生产商中占据7席,控制力增强 [38] - 未来钴市格局将经历深度调整,中国企业需通过资源地缘多元化、技术升级替代、循环体系重构三大路径构建保障机制,以摆脱对单一产地的依赖 [60][61] - 尽管磷酸铁锂电池势头强劲,但三元电池与钴酸锂(2024年产量同比增13.95%)在消费电子等领域仍有稳定需求,钴的长期战略价值不改 [59][60]